女子忧愁的诗句

如题。越多越好 。 最好详细点。有点解释 背景什么的 。 谢谢大家。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宫怨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简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词 _译文
  朱庆余
  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题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
  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
  空逐春泉出御沟。
  ��香儿倚在门边,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这个春分,又有一些调门的了。可她总也撞不上,并不是她不够贴心,以前她主子还在的时候,她还是很得宠的。只是现在人去楼空,不免又是冷清又是寂寞。原来同她一道的姐妹夏莺也因为讨另外一个妃子喜欢,也喜气洋洋地归位新主子了。于是这冷门儿便是越来越冷了。
  ��她又怕沾上一个脾气暴的主子,又难以忍受现在的孤独。夜半时分,她总会孤零零地倚在窗边,看星星看月亮。可是最令她心酸的是,这天从来都想泼了墨一样,没星星,月亮也是残月。
  ��这种时候她一般都会想起才被送进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可是个冰清玉洁的小美人儿,还是选秀女时被招进宫的。她进来时跟大多数宫女一样,都抱着一种幻想。她以前可想被哪个阿哥相中,哪怕做个小的也好。现在一想便庆幸当时没那个运气,要不然独守空楼又是怎样一种落莫。
  ��还是最初的好。她叹了一口气,手托腮帮子,眼睛泪汪汪的。原来家是穷点儿,可一家亲亲热热,没逢过年还可以弄个“半空儿”玩儿玩儿。现在又如何呢?
  ��忽然,她站起来,依着墙一面来到了窗外的园子里。这儿开了一朵淡黄色的花儿,叫不出名来。香儿心中不免有了一份怜惜,觉得这花跟她一样命苦。这花并不是不美,却也无人观赏。香儿自知自己被幽禁在这深宫中,空自消磨青春,容色调谢而无人问津,正像那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着流水二去的宫花。
  秋夕①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官至中书舍人。长于七言和绝句。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释]
  ①秋夕:一题作《七夕》,诗咏七夕事。
  ②银烛:言烛光色白,有寒意。轻罗:轻薄的罗纱。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③天阶:指玉石台阶。牵牛织女星:两星座名,各在银河东西。民间传说将二星拟人化,言夫妻二人在七夕之夜始得度鹊桥相会。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中“银烛”指白蜡烛。烛光清幽,陈设华美而气氛黯淡,衬托出宫女的孤寂。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可看出时已秋季,小扇已非驱热之物,但宫女仍然用它来扑打流萤,可见她是多么百无聊赖。夜深阶寒,夜凉如水,但被人遗忘的宫女仍然没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闪烁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牵牛、织女二星。
  二、闺怨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素以擅七绝闻名,有“诗中天子”之称。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幸好这女子既出身富贵,想必夫君亦会因家势得到稍许照顾,不至于在行役中备极辛苦。否则落得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春闺梦里人”的下场,我们的女主人公可不知要哭成什么了呢!
  ��胡说到此,突然想起金庸《碧血剑》一书里金蛇郎君说过的话:“此时纵聚天下珍宝,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愀然久之。
  附录
  一.<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二.<蝶恋花> 欧阳脩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三.<玉 阶 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
  罗袜:用丝罗做成的袜子。
  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五.<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六.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 这首诗写什么?
  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用“独”写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苹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
  2、 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
  含蓄,精练,用拟人手法借夕阳流水来抒情。
  一、阅读《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 从主题上有闺怨诗的痕迹。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可以和《悲喜剧》比较阅读。
  本诗写了一个女子等待远人归来的主题。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传来的马蹄声给处于忧愁包围之中的她带来希望,但那希望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中国文人的"怨妇情结"
  读唐诗时,每每惊诧于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情有独钟,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类宫怨诗描摹之细腻,刻划之入微,缠绵绯恻、沉郁感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这方面的诗篇,而且不乏名篇佳构。
  中唐朱庆馀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舅。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你不看此诗的题目,你真的要被这位新嫁娘羞涩娇柔所感动。但是当你看到《闺意献张水部》这个标题之时,是不是大倒胃口。原来朱诗人的这首诗是在临考前献给主考官张籍的一首意在取媚的诗歌。那位娇滴滴地向夫君唱个喏:“郎君,你看奴家的眉眼描画可是符合时尚”的新嫁娘竟是朱诗人的“夫子”自况了。
  真是无独有偶,这位在朱诗人眼中的高高在上的张主考官也有类似的一首诗《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用现代的话说是:您明知道我有了男人,却还要赠我华美的珠玉,我对您的心意非常感激,但是我与丈夫曾经发誓生死与共,我只好把珠玉归还给您,遗憾自己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就遇到您。坦率地说,当初,我没有读到全诗,而知读“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句,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我被这位女性的缠绵绯恻所感动。初读张籍的全诗,我惊诧于张籍对女性坚贞情感的描写之细腻。但是当我从资料中了解到,这位“妾”是诗人的自比时,心中竟有点吞怪怪的感觉了。这位朱庆馀心目中的伟大“夫婿”,却在另一个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面前自称“贱妾”了——一位泪眼婆娑、楚楚可怜的小女子。呵,呵!真是匪夷所思啊。
  我突然明白了,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还是向权贵韩朝宗写过:“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也。”这样类似求乞的话语。
  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铮铮铁骨的“士”,但总体来说这样“硬汉”是稀有资源,凤毛麟角。即使是被世上目为不苟同不屈服的“硬汉”,大多不过是“节妇”“烈妇”变种而已。如明朝的方孝孺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但是他所殉之“义”,不过是忠于明惠帝这个老主子罢了。方孝孺在被目为“篡位”的明成祖面前刚直不阿,但在明惠帝面前“俯首贴耳”却是直不待言。
  唐太宗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正是看到了中国文人的软肋。明代被称为中国的“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有过类似的话语:“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立俯行,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对中国文人性格刻划可谓入木三分,与唐太宗的话异曲同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沽之哉,沽之哉,吾待价而沽”,如果卖了一个好价钱,立于时乃好语巧笑;如果没有卖一个好价钱,或者卖不出去,不立于时,则怨恨忧伤。明于此,则可以读懂中国文人的宫怨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0
〈节妇呤〉 唐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仙吕〕解三酲·奴本是明珠擎掌 作者: 真氏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怆。

那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

列女操
(孟郊·五言)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狥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寄国香」鱼玄机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感怀寄人」鱼玄机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卓文君《白头吟>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李清照
.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忆秦娥.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查子 元夕.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朱淑真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生查子.朱淑真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谒金门 春半.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 赏春.朱淑真
.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 春怨.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蝶恋花 送春.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菩萨蛮.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 秋.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菩萨蛮 木樨.朱淑真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菩萨蛮.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钗头凤》: 陆游.唐婉
其一: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子夜歌《乐府诗集》

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18
〔仙吕〕解三酲·奴本是明珠擎掌
作者: 真氏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怆。

那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

列女操
(孟郊·五言)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狥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寄国香」鱼玄机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感怀寄人」鱼玄机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10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写一女子凭栏远眺,等待心上人.原文如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第4个回答  2013-06-10
越调]小桃红 (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