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

这一章第一节单独讲“初始确认”时 还挺明白的 讲到权益法下的初始确认就迷糊了 想请教一下:1.第一节单独讲初始确认的时候 是权益法下的还是成本法下的(就是非合并长期股权投资那部分)?2.后面讲权益法时 讲到的初始确认 是和前边第一节讲的不一样么 归根结底 就是第一节非合并那部分的初始确认和权益法下的 初始确认是不是一回事儿?

1,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中,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 一、以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加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协议约定的价值确认投资成本。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的方法。 初始投资时,首先判断是否企业合并,如果是企业合并再判断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确认其初始入账金额。 初始入账金额确定以后,再根据投资比例等因素确定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要把后续计量和初始计量分开来看,初始计量分为以上几种情况,和后续计量没有直接的联系。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都是采用成本法核算。 2,讲权益法时讲到的初始确认中,此处的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和权益法下的初始确认有这些不同: (1)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摔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人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31
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
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3、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确定。
第2个回答  2013-06-09
首先按第一节的确认,然后按照后面的办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