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有害健康,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抽烟啊?有人能在哲学的领域解释这个现象吗?

如题所述

本来我也不明白,看了林语堂这篇文章我就能理解了,不吸烟的人是很难理解他们那种精神上的享受的。这文章写的很感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22/16/10026026_249565441.shtml
现在的世人,分为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两类。吸烟者确然使不吸烟者略有些讨厌,但这种取厌不过是属于物质性质,而不吸烟者之取厌于吸烟者则是精神上的。不吸烟者之中,当然也有对吸烟者采取不干涉态度的人,为妻者之中,当然也有容许其丈夫在床上吸烟的,这种夫妻,显然是在婚姻上获有圆满结果的佳偶。但颇也有人以为不吸烟者在道德上较为高尚,以为他们具有一种可以傲人的美德,而不知他们即已因此丧失了人类的最大乐趣之一。我很愿意承认吸烟是道德上的一个弱点,但在另一方面,一个没有道德弱点的人,也不是可以全然信任的。他惯于持严肃的态度,从不做错误的事情,他的习惯大概是有规则的,举动较为近于机械性智能时常控制其心情。我很欢喜富于情理的人,也同样憎嫌专讲理智的人。因为这个理由,我踏进人家的屋子,而找不到烟灰缸时,我心中便会惊慌觉得不自在。这种屋子中,往往过于清洁有秩序,椅垫从不随意乱摆,主人也必是极严肃毫无情感的人。这将使我也不能不正襟危坐,力持礼貌,因而失去了一切的舒适。
这种毫无错误,正直而无感情,毫无诗意的人,从不会领略吸烟在道德上的和精神上的裨益。但是我们这批吸烟者,每被人从道德而不是艺术方面加以攻击。所以,第一步我也须从道德方面加以辩护,而以为吸烟者的道德在大体上实在是较高于不吸者。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都较为和蔼,较为恳切,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必能彼此结交相亲。我对珊克雷所说的话,极表同情。他说,烟斗从哲学家的口中引出智慧,也封闭愚拙者的口,使他缄默。它能产生一种沉思的、富有意思的、仁慈的和无虚饰的谈天风格。
吸烟者的手指当然较为污秽,但只要他心有热情,这又何妨。无论如何,沉思的、富有意思的、仁慈的和无虚饰的谈天风格究是罕遇之物。所以,须付一笔巨大的代价去享受它,也是值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梅金(Margin)说:“吸雪茄的人,从没有自杀者。”更确凿有据的事情是:吸管烟的人从不会同自己的太太吵嘴。其理由很显明,因为口含烟斗的人,同时绝不能高声叫骂。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人。当一个人吸着管烟时,语音当然很低,一个吸烟的丈夫遇到发怒时,他的办法就是立刻点一支卷烟或一管烟斗吸起来,显出一些抑郁的神气。但这种神情不久即能消灭,因为他的怒气已有了发泄之处。即使他有意想把怒容维持下去,以表示他发怒的正当,或表示他受了侮辱,但事实上他绝不能持续。因为烟斗中的烟味是如此的和润悦性,以致他所贮着的怒气,早已在无意间,跟着一口一口喷出来的烟消逝了。所以聪明的妻子,当她看见丈夫快要发怒时,她应该赶紧拿烟斗塞在丈夫的口中,而说:“得了,不必再提。”这个方法万试万灵。为妻者或许不能平抑丈夫的发怒,但烟斗则是从不失败的。
从一个吸烟者戒烟的短期中所经验的忽忽若有所失的感觉,最足以显出吸烟的艺术和实际的价值。每个吸烟者一生之中,免不了在欠少思量的时候忽有想和尼古丁女士脱离关系的尝试。但经过一番和缥缈的良心责备争斗之后,他必又重新恢复他的理智。我有一次,也很欠思量地戒烟三个星期。但后来终究为良心所驱使而重新登上正当的途径。从此我就立誓不再起叛逆之心,立誓在她的神座前做一个终身的敬信崇拜者,直到我年老无能,或许落入一个属于节制会的太太手中,而失去了自主的权力时为止。因为到了这种老年无能时期,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一切行动当然无须再负责任了。但只要我的自主力和道德观念一日存在,则我必一日不做背叛的尝试。这个有功效的新发明所供给的精神上的动力和道德上的安宁观念是怎样的伟大,我们如若拒绝它,则岂不是不可赦的不道德行为吗?因为按照英国大生物化学家海尔顿(Haldane)的说法,吸烟是人类历史中四大发明之一,曾于人类文化上遗留下一种很深的生物性影响。
在我这次做懦夫的三个星期中,我竟会故意拒绝一件我所明知具有巨大的提升灵魂力量的东西。其经过实在极为可耻的。现在我已恢复了理智。在清明中回想这件事时,我正不解当时这种道德的不负责任行为何以竟会维持到这般的久。我在这痛苦的三个星期中,内心日夜地交战着。如要将这段经过描写曲来,恐怕用三千句荷马(Homer)体的诗,或一百五十页小字的散文尚且写不尽哩。当时我的动机其实很可笑。我不解以宇宙中的人类而言,为什么不能吸烟对这句问话,我现在实在找不出答语。我猜想当一个人只为了求一些克服抵抗力的乐趣,借此以消磨他的道德动力的暂时剩余,因而想做一种违反本性的举动时,这种不合情理的意旨或许就会在他的胸中产生。除了这个理由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我为什么会突然很愚蠢地决意戒烟。换句话说,当时我实在和许多人的耽于瑞典式体操一样一为体操而体操,所费的力对于社会一无用处。我当时的举动,其实不过是如此的一种道德上的枉费力量罢了。
在最初的三天中,我当然觉得很无聊不自在。食道的上部尤其难受。为了消除这种不自在起见,我特地吃些重味的薄荷橡皮糖、福建茶和柠檬糖,居然在第三天即消灭了这种不快的感觉。但这不过是属于身体方面的,所以克服极其容易。而且照我事后想起来,实是这次争斗中最卑鄙的部分。倘若有人以为这已经包括这种卑鄙战争的全局,则他简直是在那里胡说八道。他们忘却了吸烟是一种精神上的行为。凡是对于吸烟的精神上的意义毫无了解之人,竟可不必来妄论这件事情。三天之后,我已踏进第二个阶梯。真正的精神上的交战也开始发生,我顿觉得眼前金星乱碰。由这次的经验,我即发现世上实有两种吸烟人,而其中一种实在不能算为真正吸烟者。在这种人之中并没有这第二个梯阶。我因此方恍然知道为什么有许多人能毫不费力地戒除烟癖。他们之能摒除烟习如丢弃一支用旧的牙刷一般地容易,即表明他们其实尚没有学会吸烟。有许多人还称赞他们的意志力坚强,但其实则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吸烟者,也从没有学会吸烟。在这一种人,吸烟不过是一种身体上的行为,如每天早晨的洗脸刷牙一般——只是一种身体的兽性的习惯,而并不具有灵魂上获得满足的质素。我很疑惑这种迁就事实的人,是否能有一天调和他们的灵魂,而达到大诗人雪莱(Shelley)或卓宾(Chopin)所描写的境地,这种人于戒烟时并不感觉有什么不自在,他们或许觉得和自己那不进烟酒的太太共读伊索寓言是更为快乐一些的。
但在我们这种真正吸烟者,则外有一个烟酒不入的太太或爱读伊索寓言的丈夫所不能梦想其万一的问题。在我们,不久就显然知道这个举动不但是委屈自己,而且实在是毫无意义。见识和理智不久便会反抗而诘问:“一个人为了那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生理的或经济的理由,而须有意识地用他自己的意志力去阻抑自己去企求那种完备的精神安乐那种深切富有幻想的认识,和充分反响的创造力的境地?”——这种境地是圆满享受和友人围炉聚谈,或阅读一本古书时使心中发生真正热情,或动笔著作时使文思佳句有节奏地泉涌出来所必需的境地。在这种时节,一个人天然觉得伸手去拿一支烟是道德上最正当的举动,而倘若去拿一块橡皮糖塞在口中以为替代便是一种罪恶。此处我当略举一两个我所经验的实例。
我的朋友某君从北平来探望我。我们阔别已经三十年。当同在北平(原名北京)时,我们时常促膝而坐,抽烟谈天,消磨晚间的时光。所谈者大都是政治、哲学和现代艺术等题目。我们此次久别重逢,自然有不少甜蜜的回忆。于是我们又随便谈天,谈谈以前在北平时所知道的许多教授、诗人和畸人。每谈到有趣味的话时,我心里屡次想到伸手去拿卷烟,但刚站了起来,便又强自抑制地缩回坐下。我的朋友则边吸边谈,十分恬然自得。我就告诉他,我已戒烟了,为了自尊起见,实在不愿当着他的面前破戒。我嘴里虽如此说,但心底里实在觉得很不自在,使我在知己相对应该两情融洽,心意交流时,很不应该地装出冷淡富于理智的样子。所以这次谈天,大部分皆是我的朋友在说话,而我则好似只有半个人在场。后来我的朋友告辞去了。我好似做了一次凶残的争斗,虽借着意志力获得了胜利,但我自己深知实在非常的不快乐。数日之后,这朋友在旅途中写了一封信给我说,我已不是从前那富于热情,狂放不羁的人。并说,或许因上海的环境不良,以致如此。那天晚上,我没有抽烟的过失,直到眼前,我尚不能宽恕自己。
又有一个晚上,某些知识界人士在某俱乐部里边集会。这种集会寻常也是狂抽烟卷的时候。晚饭吃毕后,照例由一个到会者读一篇论文。这一晚的演讲者是某君,讲题是“宗教和革命”。议论透彻,妙绪环生。当中有段说,冯玉祥已加入北方监理会,蒋介石决计加入南方监理会,所以有人猜测吴佩孚大概不久便会加入西方监理会云云。各人听到这里时,烟卷抽得更厉害,至于满室烟雾腾腾,好似全部气氛中也充满了尖利狂放的思想。诗人某君正坐在室中央,烟气从他的口里一阵一阵喷出来,化成一个个的圈儿,向上腾去如同鱼在水里吐气泡一般。——显然已经沉于思想,十分快乐。当中只有我不抽烟,自觉好似一个被上帝所弃的罪人。我自己也已经觉得这件事情十分愚蠢,屡次思索我究竟为了什么理由而戒烟?但想来想去,终没有想出所以然来。
自此之后,我的良心渐渐啃蚀我的灵魂。因为我曾自问,没有想像的思想将成为什么东西?想像这东西那里能够附在不吸烟者的已经修剪的灰色翅膀上飞行。因此,某天的下午,我即去探望一位女友。我已预备在这天回头。当时室中只有我们主客两人,显然可以促膝而谈。女主人手中正拿着一支已燃着的烟卷,另一只手则拿着一个卷烟罐,斜着身躯,以极娇媚的态度向着我。我知道时机到了,所以我就伸手缓缓地向罐内取了一支,自己明白这一个举动已使我从一个道德堕落妄举中脱身出来。
我回家之后,立刻叫小童去买一听绞盘牌卷烟。我的写字台右边有一条焦痕,那是因为我习惯将香烟头放在这个老地方而留下的痕迹。据我的计算,这焦痕大概须七八年的工夫方能烧穿这二寸厚的台面。但为了我这次戒烟的间断,这焦痕竟许久没有加添深度。这是使我看了很负疚的。现在好了,我已照日很快乐地把烟头放在原处,而烧炙台面的工作也能照常进行了。
中国文学中,提到淡巴菇的好处者很少,不像称赞酒类那么随处可见。因为吸烟的习惯要直到十六世纪方始由葡萄牙水手传到中国的。我曾查遍这个时代以后的中国文学著作,但可称为有价值的赞美言词实在稀若麟毛。称赞淡巴菇抒情诗显然须如牛津大学般地方的文人方能著得出来。但中国人对于嗅觉也极灵敏。他们的能领略茶酒食物之味即是一个证据。所以他们在淡巴菇未曾传入中国之前,另已发展了一种焚香的艺术。

当然我觉得那些抽烟装逼耍酷的我是无法理解的。而且不要影响到别人。哲学上的话,我认为这关乎自由。自由永远伴随着其带来的危害和承担起后果的责任。选择抽烟,这并非就是一个不理智的选择。而且越是禁止、压抑某种诱惑,这种诱惑就回变得更强烈,人们在做这件事时会更有快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8
根据存在哲学原理,存在性(或趋利避害性)是人类最大的本性。然而,虽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最大本能。但对同样的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对它的利(快乐)与害(痛苦)的认识或认识的强度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认为抽烟有害(痛苦)或者可能有害,但害处(痛苦)小于利处(快乐)或者说抽烟的快乐大于痛苦之时,他就会继续抽烟。相反,那些认为害处或可能的害处大于利处(快乐)的人,他们就会戒烟。如果抽烟的害处或痛苦如同氰化钾那么明显、那么立竿见影的话,还会有那么多人抽烟吗?或者戒烟还那么难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08
吸烟的历史记载是早于吸烟有害健康这种宣传形式的,支持吸烟者和反对吸烟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其中,国家虽不提倡吸烟,但也并未不禁止吸烟,政府的这种暖昧态度是吸烟兴与废的外在因素,可采取加税或限制场合吸烟等政策但未采取,或虽采取但未有效执行。个人因为应酬、生活压力或情感问题,很容易从烟草中得到慰藉,但对于不吸烟或吸二手烟的人却可能是一种伤害。哲学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正确的意识对存在具有积极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存在具有消极作用,至于谁对谁错,那要看你吸烟或不吸烟而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13-06-07
存在即合理
你是理智来说的,可不是所有人都是理智的。
第4个回答  2013-06-07
以为抽烟已经成为他们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