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概括最好

如题所述

1、看文章的题目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看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什么地点呢?比较常见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詹天佑》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综观全文不难看出: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来写的,“爱国”和“杰出”正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出现在开头有总起文章的作用。又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 有一句话是:“的确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看重点段落

文章的重点段落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重点段落的分析,就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段落是抢时间,攻天险。想一想战士为什么能摸黑带雨抢先到达泸定桥呢?再想想战士为什么能攻下长江天险呢?不难看出体现出战士的英勇,在党的领导下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看重要人物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穷人》一课提到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想一想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

不难得出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6、看主要事件

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7、看文章的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8、看文章的细节: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9、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0、看文章的体裁

如果文章是说明文,它有自己的特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不必穿靴带帽。
------------------------------------------------------------
1摘句法
2自然段归并法
3根据过渡句来概括
4问题连接法

问:如何写段落大意,分层次?

答: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

“初步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就是要我们能够总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思和思路。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弄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是怎么写得和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
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过准确地做好每道题目。注意整体感知的技巧,简而言之,有以下两步:①答案来源: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缩。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兼收并蓄,全面而不会遗失。②答案形成: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者是文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次要的文字,留下达意能力强的重点句子。化繁为简,尤其是有数字限制的答案,更要这样做。
新课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在不同的文章体裁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的: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例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归纳中心思想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在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文章中新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文章中新思想的集中表现;在说明文中,介绍事物的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白杨礼赞》直接揭示了“中心意思”,《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概括了所叙述的主要事件。(2)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新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如《一面》,作者三次细致地描写鲁迅瘦得叫人担心却精神抖擞的外貌,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精神,写鲁迅对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3)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4)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体或深化中心意思,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图。同时,在议论、抒情的句子中,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6)联系作品背景。作品是社会的反映、内容是背景的产物。不少的作品,只有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的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文中关键词句主要指: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语或过渡句等等。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词语:(1)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联结作用的词语。对于词句含义的理解与解释,要从词句本身意思分析入手,同时结合语境分析。要从诗文的主旨或背景出发,从作者的思想品行或人物性格的联系上考虑,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上去筛选,从语法和修辞上去理解、揣摩。
另外,我们在出练习时,选举的材料可能缺少挑选,考试说明上说:“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美文,很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阅读,那老师起什么作用呢?老师要做工程师,不高明的是搬运工,学生要学的是知识,而不是照搬老师的指示,毕竟老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那么老师该干什么呢?“老师就是想方设法做个引路人。”
------------------------------------------------------------
http://zhidao.baidu.com/q?word=%B8%C5%C0%A8%B7%BD%B7%A8&ct=17&pn=0&tn=ikaslist&rn=1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