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材料二:我国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对比图。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已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工业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 重点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
2、土改和一五计划地催动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干劲
3、不属实 大跃进
4、我们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0

    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落后,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

      方针:三大改造(一化三改)

2土地革命,具体自己看书

3不属实。。理由:浮夸风。大跃进

4,实事求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