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要占领南京?

如题所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
淞沪会战失利
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南京保卫战
中国统帅部此时深感事态严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开会讨论南京防御的问题。会议上多数将领认为部队亟需休整,而南京在军事上无法防御,建议仅仅作象征性的抵抗,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国家首都、孙中山陵寝所在,以及国际观瞻和掩护部队后撤等理由,主张固守南京。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期望保卫首都的作战对纳粹德国的外交调停有利,并且以为能够等到苏联的军事介入。出于内政和外交上的考虑,蒋介石最终采纳了唐生智的建议,决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个月,于11月26日任命唐(阶级上将)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副司令长则为罗卓英及刘兴。[6]
根据坚守南京的决策,中国统帅部在12月初日军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调集了约13个师又15个团共10万余人(一说约15万人)的部队保卫南京。这些部队中有很多单位刚刚经历了在上海的苦战和之后的大溃退,人员严重缺编且士气相当低落,而新补充的数万士兵大多没有完成训练。唐生智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对蒋介石则承诺没有命令决不撤退。为了防止部队私自过江撤退,唐生智采取了背水死战的态度。他下令各部队把控制的船只交给司令部,又将下关至浦口的两艘渡轮撤往武汉,还命令第36师封锁从南京城退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给后来的悲剧性撤退埋下了隐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6
1.松沪会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让鬼子伤亡巨大,粉碎了其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有陷入持久战泥沼的趋势。
2. 本来在日本国内,军部"占领上海全面侵华"的政策,反对的声音就很大。他们认为以当时日本的实力,不足以全面占领中国,而应该控制满蒙,经营华北。松沪会战伤亡巨大和进展缓慢,让军部的好战派很焦虑,来自反对派的政治压力愈来逾大。
3.为了速战速决,小鬼子决定铤而走险占领南京,期待以首都的沦陷来击垮中国人的抗战决心。
4.对南京军民的大屠杀也是为了击垮中国军民抵抗意志,不过经过北伐战争洗礼的中国人已具备了初步的国家意识,不投降成为国民共识。鬼子的暴行反而激发了全中国的抗战意志,结果是鬼子被迫全面侵华,引发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2个回答  2019-03-25
占领南京,对于日军来说有五大好处,一是从政治方面来考量,能够占领一个国家的首都,对于打击这个国家军民的士气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瓦解军民意志。二是从战略角度来考虑,南京是很好的战略要地。南京位于长江的下游,控制了南京,沿江西上可以深入武汉,向北可以和华北的部队连为一体,向南可以辐射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从经济方面来说,南京位于富庶的江南地区核心位置,占领南京,则可以掐断中国的经济命脉。第四是从文化方面来考虑,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控制南京,也就可以同时控制中国的文化古都,为将来实现大东亚共荣作好思想上的准备。第五是从士气上压制中国,断绝中国的国际援助,南京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港口城市,许多国际物资从这里进行中转。日军占领南京,则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截断中国接受海外物资的通道。
第3个回答  2018-11-17
以前看书报上看到,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把南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如果宣布为不设防,依据国际法,日军就不可以攻击式占领追答

当然,这是写文章人的观点,是否对,尚无法考征

第4个回答  2019-01-16
二战时期,日本人付出巨大的代价,占领了南京,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国都,占领南京在国际上就等同于占领了全中国,是一种政治企图;它们幻想占领国都对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达到日本的政治目的,幻想中国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战争的大后方,供给战争物资。恰恰相反,中国人在最危难时刻誓死不当亡国奴,浴血奋战8年取的了抗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