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发展经济学论文一篇

发展经济学 内容要包括技术引进的现状 ,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完善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对策措施

先说一个故事,有人这样形容西部人的贫困。那里的人就养羊,你问他,为什么养羊?他回答:娶媳妇。然后呢?生娃子。然后呢?让他养羊……

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有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战略不当、经济政策失误等内部因素,也有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地位不利等外部因素。
从全球不同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看,贫困人口往往集中在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畅、教育不普及、识字率低、观念落后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贫困人口不具备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无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的孩子就更需要早先出去赚钱以补贴家用而不能上学;他们更需要多生育,靠一个大的家庭组织来维持成员的生计,人均生活水平更低,贫困进一步加剧。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样的一个循环公式来表示上面文字里面的关系。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很低,生活贫困,教育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机器设备短缺,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循环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在供给方面,生产率低导致人均真实收入少,真实收入少意味着用于储蓄的部分低,储蓄率低;导致投资率也低,从而导致资本品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循环的需求方面来讲,真实收入低导致国内购买力低下,市场狭小,对投资品的需求也不高,也导致资本不足,生产率低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这两个循环中,真实收入水平低是共同的因素,不论从供给方面,还是从需求方面,它都是造成投资水平低、资本不足的原因。但这也导致真实收入永远保持在低水平之上,即不发达国家之所以贫穷就是因它贫穷。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说明: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

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用我们更熟悉的公式说明:贫困→导致教育水平低下→更加贫困→导致教育水平低下,贫困→超高人口出生率→更加贫困→更高人口出生率,贫困→腐败→更加贫困→更腐败,贫困→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缺乏竞争力不能摆脱贫困→贫困等等。

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贫困既是贫困形成的原因,也是贫困形成的结果

那么,在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资本形成不足的大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呢?

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提高教育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国民由于没有文化,无法掌握科学知识,即便有了土地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更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没有利用谋生机会的能力,不掌握生存技能,看不见也抓不到改变生活的机会,脱贫基础脆弱。即使是已经脱贫,但当使其初步脱贫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或稍有不测时,很快重新陷入贫困。反观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因为战争国土成为了一片废墟,但是为什么他们能这么快就能发展起来,短短几十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呢?关键和最重要的就在于他们国家劳动者的素质比较高。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应将脱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巩固和提高贫困个体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能力上来,增加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获取生存和发展资源的手段和能力,扶贫扶在根上、扶在点子上。加大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教育投入。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高低。”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6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关于平顶山煤炭开采在下陷问题的调查研究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是国家所有的非再生资源之一。合理开采、优化利用煤炭资源,保护所开采影响区域内的主要井巷、建(构)筑物、水体、铁路和地面生态环境,保护矿井开采不受水体的威胁,是我国重工业健康持续发展,顺应可发展战略模式的应走的道路,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主要技术政策。

平顶山市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达到650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分布于市区,汝州和韩梁及附近地区。

煤炭的开发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由采煤引起的采空区上方形成大小不等的塌陷34处,老城区的西边出现了面积达89平方公里采空塌陷区,废弃大量农田达9.25玉方公里,形成大片深几米到十几米的陷坑及洼地,对市区内交通、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个别地区甚至影响了社会安定。

截至去年12月3日,全国煤矿累计采空塌陷面积超过70万公顷,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500亿元。

《河南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透露的结论,截至目前,河南省地面塌陷177.6平方公里,其中75%中因煤矿采空塌陷导致。

煤炭塌陷区的危害

1塌陷对城市地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地面采塌,地面的移动变形破坏了建筑物地基之间的平衡状态,而导致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塌陷、灾害使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近年来,平顶山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 源的强力开发,地面塌陷面积不断扩大,地裂缝,山体开裂不断发生,由采煤塌陷造成的市区北部落凫山,姑娘山两处山体开裂,引起市电视转播台建筑物出现裂缝,影响了正常电视转播,位于石龙区的青草岭由采煤塌陷引起的山体开裂宽达2.5-4.5米,断断续续延伸约4.5公里,使该地区的工业和水利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平顶山市石油公司位于市区北煤矿井区内,地面塌陷已使油库安全受到威胁,库区出现大量裂缝,尤其微机房和罐所在地为甚,微机房因塌陷墙体造成多处裂 缝已成危房,库区北面因塌陷出现多处大的裂缝横贯库区,油罐倾斜,输管道扭曲变开。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油库和矿井安全,进而可能造成更大的灾害。

土地和耕地的破坏与保护慢煤矿企业生产建设中面临的量在面广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煤炭生产和农业生产,关系到农民生活和农工关系,政策性很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执行。

我国年采煤11亿吨,副产物煤矸石近2亿吨,而每拆成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年塌陷面积近33万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年占地近1.6万亩,我国因采煤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以每年34.6万亩的速度增长,其中有一半是耕地,而我国人均占地比较少,不到1亩,这给我国土地问题又增新疮。

2塌陷直接作用于人类或其周围的生物体,威胁其生存,使其受伤或死亡。

塌陷直接的作用于地面环境,水体环境,气体环境,通过环境破坏而间接地作用于生物体,造成居民生活困难的系列问题,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破坏生物链,造成水生生物,地面的大量动植物生存困难,以至死亡,甚至绝种,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塌陷区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晴天扬尘造成空气的污染 ,其危害更加严重。塌陷造成的空气污染破坏,加之城市本身的空气污染,迫使煤炭城市的气体环境破坏日趋恶化。空气污染远远超过规定的气体指标,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了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塌陷区人口大量患有气管炎和肺部疾病。

  据一份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煤矿采空塌陷面积已超过7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亿元。这一数字每天都在随煤炭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大面积的采空塌陷给煤炭生产敲响了“生态警钟”。

  然而,一些煤炭城市对采空塌陷的治理上,却停留在塌陷后的“事后处理”层面上,致使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采空区面积越来越大,陷入“塌陷-搬迁-塌陷”的恶性循环。随着我国经济新一轮景气周期的来临,煤炭能源再次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供求关系和变化使煤炭价格有所回升,在此情况下,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千万不要放松对采空塌陷的治理。

  电厂屡屡遭遇“煤荒”、冬季供暖煤炭趋紧,“煤炭供应”成为当前最热的经济字眼之一;煤炭产量逐年提高,2008年预计可达20.56亿吨,增幅超过13%。然而,在红火的煤炭生产背后,却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采空区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