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历史学家说,如果晚清不是由慈禧执政,清朝会灭亡得更快,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如题所述

严谨的历史学家不应该标新立异,对历史做假设的。百度知道是个游戏,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比较多的人用现在的历史观去分析,假如慈禧死得早,清朝的权柄掌握在恭亲王或者肃顺等一帮辅政大臣手里,顶多也就像咸丰原先的做法一样,洋务和政改(君主立宪)或许还要顺利一点,彻底一点,拿现在的观点看似乎是进步,但是别忘了满清王朝的封建体制是不会与时俱进的,改良就像把蜡烛火苗拨亮,蜡烛会烧得更快,不可调和的矛盾会出现得更早,似乎清朝会垮得更早。
中国是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有时候一个人的做法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历史上的隋灭于杨广之手,其实只是换成李姓来做皇帝,原来的体制基本没变,有的历史学家就认为隋是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或者认为隋唐就是一体。回看清朝,换掉慈禧,家法规矩还在,该不适应时代的东西还会出现,清政府就像个昏迷病人,慈禧是保守疗法,不打强心剂,不吃猛药,于是也有人会认为打了强心剂或许还能延命,其实可以假设,当时畅行改良的话,袁世凯之流的人会更早登场,满清的体制会更快毁于这帮积极分子手中。
所以,用事后诸葛亮的观点看,慈禧让爱新觉罗家族被动地多活了几年,假如慈禧继续掌权,假如她再多活几十年,权柄还在她手上,袁世凯不敢翻天,局面不会有大的变数。实际上中国朝代的更替,很多都是以一代君王的去世作为分界线的,慈禧虽不是皇帝,客观上说她是满清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也没错,她的死亡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2
历史不可能假设,所以没法给出个正确答案。
从大的范围看,慈禧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高手,至少抓权的能力绝了。在当时的晚清政府,没有一个皇帝比得了。按照帝制时代的规矩,必须天子掌握实权,在天子年幼或是无能的情况下,有一个很强的而且合法的皇权代理人,怎么也不是坏事。但要不是慈禧在位,会不会出现一个出色的皇帝,就没法判断了。
如果放到某些具体的事上来说,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1、平定洪杨(太平天国)之后,地方上就开始出现了实际上并不完全服从中央的情况,但慈禧能随意调换封疆大吏,她死后的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就不行了。
2、戊戌变法搞得太匆忙,没有可循的章程,又所用非人,所以要是一直搞下去,大清国一定会被维新派玩残,所以不管历史怎样评价,中止戊戌变法无疑对清王朝是有利的,否则清王朝很可能会更早亡国。
3、唐德刚一句话有点不太合适,却也是史学界的一家之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客观上避免了中国被列强肢解的命运。英国和美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没有得到便宜,所以它们以外的西方列强要直接分裂中国为它们的殖民地,只有英美不允许直接瓜分中国,而要维持清王朝的形式统治,实际上由列强分别控制各地,而最后英美赢了。从这里说,慈禧疯狂的对11国宣战,事实上反而为中国不被瓜分起了积极作用。
所以说晚清不是由慈禧执政,清朝会灭亡得更快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必须建立在她已经把政权抓住的基础上,假如从头否定,就谁也不知道历史会向何处去了。如果恭亲王奕掌权,有可能超过慈禧,可是他能不能永远合法的掌权?就算他行,他死后就连王爷也找不出那么棒的了,所以说,有一个慈禧这样的强势人物不是坏事,但必须站在清王朝的立场上看,另外,谁敢说别人肯定没有她好,毕竟她也是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的。
第2个回答  2013-05-27
慈禧娘娘,心狠手辣,独裁专政,清除异己,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当年曹操的风范,大清朝就指望她了。毕竟大清朝没在她活着的时候灭亡,显然发现隆裕太后就有些懦弱,遇事只会哭...害的大清朝就这样倒台了....
第3个回答  2013-05-26
有这个可能。但
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说,如果慈禧不执政,光绪帝的维新运动就不会失败,或许还能延长晚清的寿命。
光绪帝深信袁世凯,就算袁世凯并没有效忠于慈禧,但他的野心还在,清朝最终还是会覆灭。
第4个回答  2013-05-23
其实这种事情在辛酉政变时历史作出了选择,但是在那个时期,清朝已经接触世界,可统治阶层仍然漠视,只能说列强想一步一步灭亡中国,因各国利益问题未达成一致才没有行动,因此清朝灭亡的早晚与慈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