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特有的节日习俗

如题所述

正月

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习俗)。 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除不祥。 上元节: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除了上节述说之外,还有妇女们"走桥摸钉"。凡有桥处,头人拿香开路,后边结伴而过。叫"度厄",也叫"丢百病"。"摸钉"是到正阳门的门扇上摸门钉,能生子。

二月

年后兴尽,各业恢复正常。东直门外鸡鸭房人工孵化小雏儿,本月下旬大街上始售。 初一:原为中和节。大街上卖太阳糕祭太阳神。左安门内太阳宫热闹一天。 龙抬头:即二月初二。这天吃饼叫龙鳞饼,吃面叫龙须面。妇女停针钱,恐伤龙眼。农民把灶灰从门外洒进厨,绕缸一周,叫"引龙回"。私塾开学,叫"占鳌头"。 花诞:二月十二。传说花王生日。文人雅士,留连赏花,以牧丹为主。 道诞:二月十五,是太上玄元皇帝诞辰,禁杀生。各道院设醮。 观音诞:二月十九日,观音大士生日。各观音庵、大悲坛、紫竹林等庙大诵经卷。

三月

天气渐暖,春意盎然。郊外春游。 清明:全家备祭品扫墓,带着风筝,祭毕墓前游玩。儿童戴柳条圈。戴柳之俗始自唐代,唐高宗三月三日在渭阳祓禊(除不祥)赐柳圈一个说戴了可免虿毒。祭祀后用柳条穿剩下的蒸食。立夏时用油煎了给小儿吃,说不怵夏。 庙会:初三蟠桃宫,十五东岳庙,而潭柘寺从初一开庙半月。

四月

日丽风轻,适于春游。郊外庙会多。 庙会:西直门外万寿寺、兰靛厂的西顶娘娘庙、妙峰山、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北顶皆有庙会。 结缘:舍缘豆: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叫浴佛日。人们在街上施茶,并煮豆加盐给路人吃,叫普结良缘。这天去法源寺游玩。 药王诞:二十八日是药王的生日。京城四座药王庙都有庙会。

五月

天气渐热,极易生病,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很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 夏至:是国家大典。民间吃过水面。 五月谚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初一至端五,用1酒涂小儿脸,避毒物。 端五节:街上卖用黄纸盖印的天师符,也有画钟馗或五毒符咒之类。买回去贴在中门上,可避祟恶。当日用菖蒲和艾子插在门边,避毒恶,是"蒲龙艾虎"、"艾虎蒲剑"之意。妇女们用丝线罗制成小虎、粽子、葫芦、樱桃、桑椹等,用彩线穿好戴好在身上,儿童挂在胸前或背后,叫"长命缕"。用彩纸剪成葫芦倒贴在门上,叫"泄毒气"。过午扔掉。嫁出之女,今日回娘家,故亦叫"女儿节"。节日食品:粽子。 粽子的起源:按《续齐谐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楚人哀之,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粽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 磨刀雨:据说五月十三日是关公过江会东吴之期。这天有雨叫磨刀雨。 分龙兵:五月二十三是分龙兵日。此后雷雨无常,传说神龙此后分区负责。

六月

六月是北京地区的"伏天"。人们常找凉快地方消夏避暑。民间事情不多。 初六日是各庙晒晾经卷之日。民间于这天晒衣服、书籍。妇女洗头发。骡马犬猫等在河里洗澡。宣内象房中的象,牵出来去宣外河内洗澡。 二十三日祭马王。所有养马处均于此日祭祀。 二十四日祭关帝。这天京城内鞭炮齐鸣。

七月

立秋。立秋日下雨主秋田茂盛。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立秋日小儿上学。私塾门首大书"秋爽来学。" 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1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1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传说这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 中元节:即七月十五,是扫墓的日子,庵观设盂兰会,传说今日是目莲僧救母的日子。晚上放荷灯,荷花灯。"荷花灯,今天买了明天扔。" 地藏会: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诞辰。各寺院诵经、扎法船、晚上烧。大者数丈。

八月

中秋节:八月十五。此日祭月、拜月。在月亮出来的方向供上"月光马儿",用纸画成菩萨,下面画月宫和玉兔。祭月时男子不拜。供品主要是鲜果,考究的要用娑罗果、红花脆枣、中山御李、河南石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红柿、白藕青莲等。节前大街上最盛的是"兔爷摊子"。以黄土捏成兔型,外面上彩。有骑虎、骑马者,有宽袍大袖、金盔金甲者,形形色色活泼可爱。

九月

北京地区开始入秋。有兴致的外出秋游叫"辞青"。北京之季花为菊花,也叫黄花、九花等。本月节气是霜降。 腌菜:此时北京的鲜菜近尾声,人们开始腌菜准备过冬。 重阳节:即九月初九,也叫登高节。据说这天登高可避晦气,也说"登高长膘"。这天供品用花糕。讲究者喝良乡酒佐糟蟹。重阳日喜遇雨。古诗有"菊为重阳冒雨开"之句。

十月

十月后北京地区进入冬季。北京人开始为过冬而忙碌。 送寒衣:初一日,各家为死去的人烧五彩纸糊的衣服。后来以烧包袱代替。 添火:也叫薰炕。北京人于十月初一屋内生火(二月初一叫撤火)。 八旗练兵:十月十五日。清代在安定门外十多里的仰山洼(将台)八旗合操。

十一月

农历十月的冬至是国家大典,民间不为节,但大都于这天吃饺子。 京内闲人于冬至开始绘染"九九消寒图"。 十二月即腊月,开始进入年关了。

拓展资料:

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解释: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例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示例:1.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当地的~。2.由“成丁礼”到“冠礼”断发文身或凿齿拔牙、以及血缘复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结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黄现璠《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风俗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1

1.散花灯:中国民间信仰认为每人有一个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该星之手。初八群星聚会,因此要拜星君。晚上点灯、上供,然后散花灯。北京的居民都习惯这一天到白云观参拜星君。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

2. 清明:全家备祭品扫墓,带着风筝,祭毕墓前游玩。儿童戴柳圈。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3.恶五月:五月,天气渐热,容易生病,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颇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 

4. 送寒衣: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5.舍缘豆: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燕京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敢青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舍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扩展资料:

风俗特产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等等。

饮食文化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儿、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北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2

1、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习俗)。

2、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3、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除不祥。

4、上元节: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除了上节述说之外,还有妇女们"走桥摸钉"。

5、初一:原为中和节。大街上卖太阳糕祭太阳神。左安门内太阳宫热闹一天。

扩展资料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2、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参考资料:中国传统节日——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老北京节日习俗——中国旅游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27

节日习俗

1、送寒衣: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

2、散花灯:中国民间信仰认为每人有一个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该星之手。初八群星聚会,因此要拜星君。晚上点灯、上供,然后散花灯。北京的居民都习惯这一天到白云观参拜星君。

3、舍缘豆: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燕京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敢青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舍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4、恶五月:五月,天气渐热,容易生病,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颇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

5、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5-14
老北京的节日习俗  正 月  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习俗)。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除不祥。上元节: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除了上节述说之外,还有妇女们“走桥摸钉”。凡有桥处,头人拿香开路,后边结伴而过。叫“度厄”,也叫“丢百病”。“摸钉”是到正阳门的门扇上摸门钉,能生子。   二 月  年后兴尽,各业恢复正常。东直门外鸡鸭房人工孵化小雏儿,本月下旬大街上始售。初一:原为中和节。大街上卖太阳糕祭太阳神。左安门内太阳宫热闹一天。龙抬头:即二月初二。这天吃饼叫龙鳞饼,吃面叫龙须面。妇女停针钱,恐伤龙眼。农民把灶灰从门外洒进厨,绕缸一周,叫“引龙回”。私塾开学,叫“占鳌头”。花诞:二月十二。传说花王生日。文人雅士,留连赏花,以牧丹为主。道诞:二月十五,是太上玄元皇帝诞辰,禁杀生。各道院设醮。观音诞:二月十九日,观音大士生日。各观音庵、大悲坛、紫竹林等庙大诵经卷。  三 月  天气渐暖,春意盎然。郊外春游。清明:全家备祭品扫墓,带着风筝,祭毕墓前游玩。儿童戴柳条圈。戴柳之俗始自唐代,唐高宗三月三日在渭阳祓禊(除不祥)赐柳圈一个说戴了可免虿毒。祭祀后用柳条穿剩下的蒸食。立夏时用油煎了给小儿吃,说不怵夏。庙会:初三蟠桃宫,十五东岳庙,而潭柘寺从初一开庙半月。   四 月  日丽风轻,适于春游。郊外庙会多。庙会:西直门外万寿寺、兰靛厂的西顶娘娘庙、妙峰山、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北顶皆有庙会。结缘:舍缘豆: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叫浴佛日。人们在街上施茶,并煮豆加盐给路人吃,叫普结良缘。这天去法源寺游玩。药王诞:二十八日是药王的生日。京城四座药王庙都有庙会。  五 月  天气渐热,极易生病,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很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夏至:是国家大典。民间吃过水面。五月谚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初一至端五,用雄黄酒涂小儿脸,避毒物。端五节:街上卖用黄纸盖印的天师符,也有画钟馗或五毒符咒之类。买回去贴在中门上,可避祟恶。当日用菖蒲和艾子插在门边,避毒恶,是“蒲龙艾虎”、“艾虎蒲剑”之意。妇女们用丝线罗制成小虎、粽子、葫芦、樱桃、桑椹等,用彩线穿好戴好在身上,儿童挂在胸前或背后,叫“长命缕”。用彩纸剪成葫芦倒贴在门上,叫“泄毒气”。过午扔掉。嫁出之女,今日回娘家,故亦叫“女儿节”。节日食品:粽子。粽子的起源:按《续齐谐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楚人哀之,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粽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磨刀雨:据说五月十三日是关公过江会东吴之期。这天有雨叫磨刀雨。分龙兵:五月二十三是分龙兵日。此后雷雨无常,传说神龙此后分区负责。   六 月  六月是北京地区的“伏天”。人们常找凉快地方消夏避暑。民间事情不多。初六日是各庙晒晾经卷之日。民间于这天晒衣服、书籍。妇女洗头发。骡马犬猫等在河里洗澡。宣内象房中的象,牵出来去宣外河内洗澡。二十三日祭马王。所有养马处均于此日祭祀。二十四日祭关帝。这天京城内鞭炮齐鸣。   七 月  立秋。立秋日下雨主秋田茂盛。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立秋日小儿上学。私塾门首大书“秋爽来学。”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传说这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中元节:即七月十五,是扫墓的日子,庵观设盂兰会,传说今日是目莲僧救母的日子。晚上放荷灯,荷花灯。“荷花灯,今天买了明天扔。”地藏会: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诞辰。各寺院诵经、扎法船、晚上烧。大者数丈。  八 月  中秋节:八月十五。此日祭月、拜月。在月亮出来的方向供上“月光马儿”,用纸画成菩萨,下面画月宫和玉兔。祭月时男子不拜。供品主要是鲜果,考究的要用娑罗果、红花脆枣、中山御李、河南石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红柿、白藕青莲等。节前大街上最盛的是“兔爷摊子”。以黄土捏成兔型,外面上彩。有骑虎、骑马者,有宽袍大袖、金盔金甲者,形形色色活泼可爱。   九 月  北京地区开始入秋。有兴致的外出秋游叫“辞青”。北京之季花为菊花,也叫黄花、九花等。本月节气是霜降。腌菜:此时北京的鲜菜近尾声,人们开始腌菜准备过冬。重阳节:即九月初九,也叫登高节。据说这天登高可避晦气,也说“登高长膘”。这天供品用花糕。讲究者喝良乡酒佐糟蟹。重阳日喜遇雨。古诗有“菊为重阳冒雨开”之句。  十 月  十月后北京地区进入冬季。北京人开始为过冬而忙碌。送寒衣:初一日,各家为死去的人烧五彩纸糊的衣服。后来以烧包袱代替。添火:也叫薰炕。北京人于十月初一屋内生火(二月初一叫撤火)。八旗练兵:十月十五日。清代在安定门外十多里的仰山洼(将台)八旗合操。  十一月  农历十月的冬至是国家大典,民间不为节,但大都于这天吃饺子。京内闲人于冬至开始绘染“九九消寒图”。十二月即腊月,开始进入年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