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300字左右

凡了解中学体育课的人都知道,室外体育课从结构上分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也许有些人认为,就三部分而言,最重要的是基本部分,因为它是体育课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其它两部分则次之。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三部分在认识上不应分主次,其它两部分更不应被忽略,特别是准备部分。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是上好一节室外体育课的前提条件。这是由它的两大功能决定的,这就是它的心理功能以及生理功能。

首先谈一下准备运动在心理上的功能。在室外体育课进行的最初阶段,教师通过集合,整理队伍。宣布课的内容特别是进行准备运动后,使学生的心理由静态阶段进入动态阶段,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处于适宜水平。这是一个首要条件,只有心理上作好了准备,才能由大脑通过神经发出指令去完成一系列动作,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更精确地掌握和完成所学动作。

其次是准备运动在生理上的功能。进行准备运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预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损伤,肌腱损伤以及关节损伤等等。据近年上海师范大学对70所中学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众多的中学生运动损伤原因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运动损伤占9.2%,仅次于技术动作不准确、场地设备不好、不遵守运动规则而排列第四位。可见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为什么进行准备运动可以预防和减少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准动损伤呢?这得从肌肉(这里特指骨骼肌)的物理特性­­——粘滞性谈起。从运动解剖学上理解,粘滞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是其内部所含胶状物质所造成的。肌肉纤维内部正具有这种特性,在肌肉收缩时产生阻力,要克服这种阻力,就必须消耗一定能量,气候寒冷时,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体温升高之后(即做准备运动之后),可以合肌肉粘滞性下降,提高骨肉的收缩和舒张的速度,增加肌力;在较高体温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会释放更多的氧,从而增加了肌肉的氧供应;由于物质代谢水平提高,可普遍提高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兴备性;肌肉中温度升高还可使其中小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同时,体温升高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柔韧性,并预防运动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1
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给学生以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展示水平,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享受体育”的快乐。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我认为从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力求打破旧的课堂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新时代的教育。

1、教育在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

2、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约束。再加上班级多,场地小,器械少,肥胖儿多,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薄弱,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3、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要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

1、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上课必然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的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良好习惯。

4、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使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对体育骨干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从严要求,决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三、过“讲、练、评”三步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讲”即精讲,教师在授课时,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找不到解决的好方法时,教师要及时点拨、精讲动作要领。

2、“练”即多练,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所谓多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练习中,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运动能力较差,对于技术动作不够了解。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其次,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

3、评”即课堂评价,教师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我的三个不同视角的“多维综合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了解和掌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控制整个评价活动,掌握评价的主动性。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互相间的评价,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了解,积极、主动观察同学的学习态度和能力,鼓励学生发扬团结协作,建立善于交流与沟通的人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学生自我评价:主要养成主动学习,自觉锻炼,寻求正确的自我感觉,处理与他人比较的良好心态,掌握客观的自我评价方法。

4.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同时创设的情境应体现时代感,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创设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生活气息、民族特点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体验感受,得到心理得满足和精神的陶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总之,对体育教师来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义不容辞,努力学习,钻研教材,充分掌握学生实际,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责无旁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参考资料: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s/554627742cid00057

第2个回答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