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粒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成语 沧海一粟
发音copy cāng hǎi yī sù
解释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成语典故】

公元1082年7月16日,苏轼和客人驾着小船到赤壁游览。面对微风、明月,一边喝酒,一边朗诵《诗经》中的篇章,快乐之极。

酒喝到最高兴的时候,就唱了起来,客人也吹起箫来和着。唱着、吹着,驾小船的寡妇哭泣起来了。苏轼也忧愁起来,问客人说:“这是为什么呢?’客人说:“我们今天游赤壁,想曹操都是一代英雄,现在又在哪里呢?况且我和你在这江渚之上, 以鱼虾为伴侣, 和麋鹿交朋友, 就像蜉蝣一样寄身于天地之间, 想自己也不过是像大海中的一粒粮食。长江茫茫无穷尽, 我们的一生又何其短暂啊! 想到这里, 怎么不使人悲叹呢?”

“沧海一粟”这个成语,出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名篇《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语。“粟”本义是“谷子”,去壳后叫“小米”(《辞海》)。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的注释、《语文教学参考》中的译文以及各种成语词典等,对“沧海一粟”字面意思的解释,几乎无一例外地说成是“大海中的一粒谷子(小米)”。我个人以为,这一理解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对类似成语的理解,虽然重在“喻义”的把握,但对字面意思也不可小觑,因为“喻义”源于对字面意思的归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沧海一粟”的字面是个比喻:把“大自然中的个人”比作“沧海中的一粟”;同时也是个对比:将“极小”(一粟)之物置于“极大”(沧海)背景之中,以凸显“生命个体之极其渺小微乎其微”。但把生命个体比作浩瀚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总给人一种不够自然、不合事理的感觉。我们可能不禁要问,大海中怎么会有“农作物”呢?把它理解成是“大海中的一粒沙子”岂不更近事理?
“修辞立其诚”。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北风行》中放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有人曾质疑“雪花大如席”,认为说得太离谱。鲁迅先生曾站出来说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同理,把“沧海一粟”释为“大海中的一粒‘沙子’”,有事实基础,顺理成章;而硬要说成“大海中的一粒谷米”却分明是生拉硬扯,令人费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成语 沧海一粟
发音 cāng hǎi yī sù
解释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示例 我本人只是~,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0-13
沧海浩大,一粟渺小。比喻人生在世犹一粟于沧海之中
第3个回答  2005-10-13
沧海浩大,一粟渺小。比喻人生在世犹一粟于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