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发低烧

28岁,每天晚上9点发低烧37.2左右,没超过37.5,2-3小时候,突然出汗就好了。去医院做过很多检查,没有什么大毛病,请问专家,这是为什么? 谢谢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是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功能性低烧:
其临床特征是体温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过38℃。常见有:
1 生理性低烧:见于女性经前或妊娠期低烧:
2 季节性低烧:每于夏季出现微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入秋自然缓解,称夏季微热:
3 环境性低烧: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者,约有10%出现低烧
4 神经功能性低烧:
临床上以20─30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低烧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情况较好,体重不减轻。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烧患者总数的1/3左右

判断你为功能性低烧,而且在低烧里还算轻度的,如果身体没有任何其它不适,根本不用治!人类发烧一般都在晚上,发烧是你身体在提高免疫的一个过程,反而是好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长期低热是临床诊断中的一大难题,如果腋下温度在.37℃—38℃之间者,热程超过4周以上称为长期低热。
一、关于低热的原因:
长期低热可分为器质性低热与功能性低热。
1、器质性低热:
引起器质性低热的疾病很多。主要为结核、胆道感染、肝炎、风湿热、慢性病灶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链球菌感染后状等。
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中耳炎、牙周炎、牙根脓肿、慢性盆腔炎等局灶感染。
另外,女性性腺激素对月经周期的体温变化有很大影响,若性腺功能失调,就会引起低热。
2、功能性低热:
其临床特征是体温较正常升高0.3~0.5℃左右,很少超过38℃。最常见的为神经功能性低热:
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低热,临床上以20—30多岁的青年多见,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0.3℃—0.5℃。低热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或每年发病有一定规律性,但体重不减轻,可无症状,或伴头痛、头晕、失眠、多汗乏力、手颤等症状,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此类患者约占长期低热患者总数的1/3左右,预后良好。
二、结合患者情况,建议做以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已在医院查了血常规、结核、风湿、白血病等,未见异常,必要时可再做以下检查:
1、结核:如做了一般结核检查,可做结核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DNA-Tb检测是临床诊断结核的主要依据。可根据不同结核病采取不同部位标本,如血液、痰、尿液等。可诊断肺内或肺外结核杆菌的感染。
2、做肝功+乙肝抗原、肝胆B超检查,除外无明显症状的肝炎及肝胆疾患。
3、做有关检查,以除外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牙周炎、慢性盆腔炎等局灶感染。
4、做尿常规检查,除外隐性泌尿系感染;
5、查抗链“0”、血沉、除外链球菌感染后状态: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6、检查有无甲亢等疾病。
如以上检查都无异常发现,结合患者发热程度轻微,很可能为神经功能性低热。
第2个回答  2013-07-22
西医对该病分为感染性低烧和非感染性低烧两大类,感染性低烧一般能够查到感染性病灶; 中医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能够引起发烧,饮食劳倦,情志郁结,宿食,痰饮,淤血等能够导致热久留不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耗,阴阳失调可致发热,气血阴阳亏虚可致发烧,该病一般内伤的比较多见,也有部分是外感久治不愈的患者。 既然医院检查不出感染病灶,应该不是感染性低烧;建议找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师仔细诊断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低烧,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第3个回答  2013-07-19
37.2不算发烧,医学上体温不超过37.5都算正常
第4个回答  2013-07-19
没超过37.5,不算烧,也不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