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如下: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30

    “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3.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4.落红:落叶。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8.恃(shì):依靠。

    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11.己亥:时间。

    12.降:降生,降临,出现。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声,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9-11-17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一句为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挥动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下来的红叶不是没有感情,化做了泥土更能保护花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己亥杂诗
第3个回答  2019-09-18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1、出处: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全诗是:《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3、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4、诗配图:
第4个回答  2008-06-1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