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出自:《论语·尧曰篇》,这一章,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扩展资料:

这一篇中,主要谈到尧禅让帝位给舜,舜禅让帝位给禹,即所谓三代的善政和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

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尧传天下于舜时劝戒舜的话。尧的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舜接受帝位是属于天命。二是告戒舜,治理国家要执行中庸之道,强调要取信于民,公正无偏。三是要对人民生活负责。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是决定统治者命运的决定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原文】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评析】
这一章,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02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这里的命被后世翻译为天命,我不能说这个翻译有错,但这个翻译太抽象了,而且天命这个词在三教之中的解释都不一样,佛家的天命是指因果,儒家的天命是指活法,道家的天命是指自然。什么是活法?所谓活法就是到了哪个年纪就去做哪个年纪的事,比如20岁到50岁的阶段,这正是人生努力拼搏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就不要相信什么“命中注定”,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以及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到了50多岁以后,如果自己还没有成功,那就得坦然认命,安度晚年,因为自己已经50多岁了,岁月已逝,再不认命也只是放不过自己,徒增伤悲、烦恼,甚至让身边的家人、朋友难受。所以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的根本意思是懂得人生要讲时机的人,才能够成为君子。大到人的一生,小到人的一天,时机是无所不在的,比如我们去工作的时候,周围的人是同事,我们就要有对待同事的态度;下班回家后,我们周围的人是家人,我们就要有对待家人的态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经营好这两个不同的组织——社会组织与家庭组织。
不知礼,无以立也。
礼的本质是德与法,可以理解为规矩、原则,以及相符合的行为。做人不知道要有规矩、原则,行为反复无常,这样的人就很难在社会的组织之中立身。当然原则、规矩不是死的,智的作用除了学习,还有反思、总结。
不知言,无以知人。(略)
第3个回答  2019-07-06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7)这里说的是“不知”的各种后果
杨伯峻: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社会;不懂得分别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
钱穆:先生说:“不懂得命运,没法做君子。不懂得礼制,没法自建立。不懂得语言,没法判断人。”
李泽厚:孔子说:“不知命,便无以为君子。不知礼,便无以立在人群中。不知言,亦就知不得人了。”
详解:上面的解释,都根据如下断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相应的还是“我本位”的荒谬逻辑。只是这里的逻辑关系,改头换面地成了“命、礼、言”了,进而假设知道了这些“命、礼、言”的所谓本事后,就可以得到“君子、立、知人”的大红包。该种逻辑的荒谬在前面已多有论述,就不赘言了。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里说的是“不知”的各种后果,“知”,“智”的本字,“不知”,没有智慧。这里的“不知”不单单指个体的人,还指“人不知”的社会本身。“命、礼、言”,都不是一个单纯个体化的现象,在社会化的人类生存中,都与社会本身相关。可惜在腐儒两千多年的折腾下,都将此当成虚头八脑的东西,当成某种先验的东西,完全违背了儒家立足现实的基本立场。
“命”,使命,连道家都可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不用说儒家了。中华文化,对命运的看法从来都比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西学传统看法要正面有力得多。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则“命”只是使命,这个使命不是由上帝选定的,而是由我而来,天地就是我的舞台,而没有智慧,是不能理解这“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以为我的命运是上天安排的,以为奴隶就只能是奴隶,统治者就只能是统治者,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人所造”的,只有打破了这种所谓的天命、命运的胡言,才会真正承担起人的现实使命,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能行“圣人之道”的君子。
“礼”,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种底线所构成最基本的社会正常秩序,如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没有最低的底线,那么社会就只能是散沙一盘,只可能让位于各种暴力与法律。暴力和法律只是当社会不能正常运行时才需要采取的,一个正常的社会,暴力和法律都是迫不得已的,而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社会,却只相信暴力和法律,抛弃各种的底线,这样,“礼”是没可能建立的,连接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系统就要破裂,社会也只能在动荡之中。
“言”,言论、舆论,包括社会现实一切言论、舆论。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个没有智慧的社会,其言论是不足以使人有智慧的,而没有智慧的言论不可能产生智慧,只会继续制造混乱与蠢行。言与行是密切相关的,特别在一个言论传播发达的社会,“言”对人的塑造、对社会的塑造作用,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白话直译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没有智慧,不可能承担君子的使命;没有智慧,不可能建立社会正常的秩序;没有智慧,不可能产生使人智慧的言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