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必须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必须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 知道的兄弟姐妹门告诉我下,急用哦````

老年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导致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当今老年糖尿病已是继心血管病、肿瘤后第三位致命杀手。广大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大的愿望是能根治糖尿病。即使得了糖尿病,那么最好并发症来得晚一点、少一些。健康老年人则希望永远健康,不患糖尿病。那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否满足他们的愿望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尤传一教授。

问题一: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尤教授: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一直是糖尿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认为胰岛素分泌受损与胰岛素抵抗是两大主要因素,但两者孰为原发因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胰岛素抵抗是原发因素的观点认为,在糖尿病前期,由于胰岛素抵抗肌体需要代偿增加胰岛素分泌,以维持糖耐量正常,表现为高胰岛素。随着胰岛素抵抗的进一步加重,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不能适当地增加胰岛素分泌,就会出现糖耐量异常。当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时,最终发生显形糖尿病。

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尚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患了糖尿病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全身的脏器都可以发生病变,主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轻者影响生活,重者危及生命。

急性的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的并发症分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1)大血管并发症有如脑梗,轻一点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稍重一点会引起走路摇晃,严重的会瘫痪,甚至昏迷。又如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有狭窄的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下肢闭塞,轻者发生痉挛,走路会感到疼痛,严重的话即便不走路也会感到疼痛。(2)微血管并发症表现在心脏方面的有糖尿病的心肌病变、冠心病、糖尿病的植物性心肌病变。另有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引起黄斑则会失明。还有肾脏的病变,轻的可以引起蛋白尿,重的会引起肾功能不全。

为人们所熟悉的糖尿病足是大血管微血管都相关的并发症,其早期是糖尿病引起的溃疡,如果发炎以后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就会发生坏疽,最坏的情况可导致截肢。

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就要控制好血糖,同时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说血压的问题、血脂的问题、体重增加的问题、抽烟的问题。如果只是单把血糖控制好了,而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没有控制好,这些并发症还是会出现,只有两者兼顾都控制好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如果没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一方面就要控制血糖,另一方面就要治疗并发症。治疗并发症就需要神经内科的医生、肾脏科的医生、心脏内科的医生、消化内科的医生一起共同治疗。

问题二:胰岛素治疗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尤教授: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治疗,包括糖尿病的宣教、饮食的控制、适量的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的监测等等。

胰岛素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很多人认为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方法,用的过早会出现依赖性。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医学界的观点是主张早用胰岛素,其好处在于可以保护好胰岛β细胞,让患者本身的胰岛β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有利于自己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对血糖的控制非常有利。

用胰岛素的病人将来会面临着三种趋势。

趋势一:用了胰岛素以后就终生要用胰岛素,这类病人是由于自身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很差了,打了胰岛素以后他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必须依靠外来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趋势二:用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后可以不再用胰岛素了。这类患者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什么药都不用了。

趋势三:阶段性注射胰岛素,这类患者在注射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后可以改成口服药物,再过一段时间,口服药物效果不好后又再注射胰岛素。

问题三: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尤教授: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所以希望糖尿病患者每天有一段时间能做些运动,较适宜的运动时间长度为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的选择也因人而异,比如说打球,游泳等等,适合个人爱好的运动都能做。

目前走路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走路要走得快一点,每次走20-30分钟。走了以后心跳要达到"160-年龄=心跳(次/分钟)",一般来讲,每分钟的心跳不要超过120次。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人打了胰岛素以后不要立即做剧烈的运动,打好胰岛素后首先要立即吃饭,吃完饭以后可以做些适当的运动,但是不能太剧烈。临床上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病人,他每天早上要打20个单位的胰岛素,打完以后吃点早饭,早饭后就立即去运动,其自己体会到如果运动太剧烈就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早晨起来空腹锻炼的糖尿病病人,如果空腹血糖不是很高的,也不能立即做剧烈运动,也要注意低血糖。另外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如严重的心脏病、脑梗、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样不主张剧烈运动。

问题四:营养不足也会引起糖尿病?

尤教授:大家都知道营养过剩会造成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便认为营养不足就不会患糖尿病了。但医学家们已注意到某些糖尿病患者却与营养不足伴生,患者大多消瘦。这是一类较特殊的糖尿病。

慢性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不足,可使胰岛β细胞先分泌亢进随后功能衰退,β细胞的数目减少与营养不足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专家认为这是由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影响了β细胞的新生和复制,其结果导致功能衰竭而诱发糖尿病。此外由于营养不足,某些致病因素对β细胞的损伤作用增强。营养不足者肝脏的解毒机能低下,某些食物的毒素对β细胞的损伤加重,而维生素的缺乏又使β细胞的功能减退。另外,糖尿病与遗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关系密切,严重的营养不足、蛋白缺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这就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机会,激发自身免疫性的胰腺炎,从而破坏β细胞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临床所见I型糖尿病人和肝炎后继发的糖尿病患者均与上述原因有关。

目前至少可以肯定:营养不足会促使遗传因子在某些糖尿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因此对营养不足应如同营养过剩一样要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方能减少某些糖尿病的发生。

问题五: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

尤教授:糖尿病要早期发现并非易事,有的早期的糖尿病没有任何症状。在临床上我们就经常遇到有的糖尿病病人原先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由于出现了并发症,才发现有糖尿病。比如说突然的脑出血、脑梗,一查血糖高才知道有糖尿病;又比如说心肌梗死的病人,原来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因为有心肌梗死,一查血糖高了,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这类病人不在少数。

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呢?只有做体格检查,做血糖的监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一定要监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对于50岁以上的相当一部分人,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大概有60%,甚至于70%的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则很高,超出了正常范围,才被诊断为糖尿病。所以不单单要测空腹血糖,也要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后就要做系统治疗。现在很强调的是糖尿病前期的治疗。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6.1-6.9 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是7.8-11.1 mmol/L。这个区段的人群是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这类人群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对象。只有在这个阶段进行正规治疗,糖尿病才有可能逆转。这类人群面临着三种可能性:1、认真防治,可以恢复正常;2、不认真防治,将来就会变成糖尿病;3、永远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已经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了。糖尿病前期的人发生心血管病几率比正常人高,由于心血管病死亡的几率也要比正常人高。

防治糖尿病前期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适当用些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22
正常人体胰岛素是24小时都分泌的,但在餐后为了减低血糖,自身分泌增加,而糖尿病的病人自身分泌减少,所以要在餐前打胰岛素,但不一定都是餐前30分钟,也有打完就吃饭的,这要看你用的是哪种药了。

来自VX 一诺健康服务
第2个回答  2013-08-10
缓解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