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主要内容有哪几点

如题所述

客观再论被动安全性
之前谈了主动安全性,当然被动安全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所以也有必要说一下。
虽然说现代的汽车已经更加多的以电子系统作为主要部件,包括动力,舒适和安全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但是永远无法离开机械的硬性本质。汽车给我们的依然是纯粹钢筋铁骨,用那坚固的外壳给人以安全感。当事故确实发生的时候,被动安全性的重要毋容置疑。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但在这不同的理解却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1. 被动安全之“软防护派”
以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安全碰撞实验为依据,强调的是安全设计的重要,也就是被不少汽车爱好者称为的“软防护派”。有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保护主要通过车体结构的溃缩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能够吸收外力冲击的大部分。
考虑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潮流,“软防护派”确实显得很经济,但基于标准化的碰撞实验结果其实并不能够涵盖一切突发的车辆事故,所以在极端的事故中这些车辆的安全性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2. 被动安全之“硬防护派”
从人们的直观印象来说,车身钢板越厚越硬、车室结构越坚固,在发生事故时变形量也就会越小,安全性自然更高。的确,同样尺寸的车在互相的碰撞中,“体重”往往具有优势。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以德国车为代表的欧洲车是“硬防护派”的代表。欧洲车的造车理念与注重成本控制的日、韩系车不同,大量采用整块钢板一体冲压成型的部件,并安装了侧门双防撞板,其强度与焊接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少极端条件下的事故中,“硬防护派”车可能表现出实验室里无法测试出的牢固度,这其中当然有偶然的成分,也有那些百年老厂的经验与智慧的因素在其中。
3. 被动安全之“设备派”
现代汽车工业的最新进展之一,就是大量的新电子设备被有效地运用到了汽车安全系统中。以智能安全气囊为例,在普通气囊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可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传统上气囊只能对车内乘员起保护作用,最新的汽车将更加注重人、车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对行人的安全保护也将成为汽车设计者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气囊可能会在保险杠上方沿着发动机罩的外形展开,在碰撞中能够为中、高身材的成年行人提供腹部和臀部保护,同时为儿童和矮小身材的成年人提供头部和胸部保护。
除了这些车身的主要防护硬件外,还有一些部件也起到了相当的被动安全性
1. 安全玻璃
将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相结合。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粘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粘附在中间层上,不易伤人。
2. 预紧式安全带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3.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W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4. 儿童安全座椅
根据儿童情况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幼儿受到的伤害,这一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证实。
道路的宽阔,汽车性能的提高,车速也会随之增加。在意外发生的前夕,如果主动安全的意识和操作没有及时落实,就更看重了现在的被动安全。对于现在这样的状况,我们已经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理念都有其依据和相当的道理,多种依据的相对融合,才能产生较高的被动安全特性。
现在来说,设计优良的车身结构是被动安全的主要课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安全车身的表现形式是车室结构坚固,在发身事故时变形量极小,充分保证内部乘员的生存空间;同时,车身前后能在碰撞时变形以吸收能量,减轻乘员受到的冲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座椅 2.门锁 3.安全带 4.凸出物 5.车身 6.碰撞防护 7.防火等
第2个回答  2013-07-23
气囊 安全带 发动机舱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