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社会主义最大的社会公平,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这种公平。但讲分配关系中的效率是指什么?一般来讲,分配自身不存在效率高低问题。人们常讲的是分配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并不讲分配效率是高还是低。从分配角度考察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是指分配公平与分配效率的关系,而是指分配公平与不公平会影响到劳动效率、生产效率的高低。分配中既不存在分配自身的效率优先于分配公平的问题,也不存在劳动效率优先于分配公平问题。恰恰相反,分配公平合理有利于促进劳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分配不公,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分配关系上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就是上轻公平,把公平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这样,所谓效率优先也会落空。只有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解决分配不公平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随着经济增长、蛋糕做大,收入分配便趋向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分两个层次:一是在微观层次上的不公平。比如,某些工人工资收入偏低,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而另一些人的收入偏高,并不断膨胀。二是在宏观层次上的不公平。从全社会看,有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蛋糕做大了好多倍,而恰恰这时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问题凸显出来。中外资料都表明: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并未带来分配公平,或不公平的缩小,反而不公平的差距扩大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宏观调节,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和分配公平,才能缓解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党中央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新提法和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再次,认为强调更加重视分配过程公平,就是要退回到平均主义分配的旧体制去,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搞平均主义,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少劳者占有多劳者的一部分劳动成果,这是明显的分配不公平。搞平均主义,既无公平也无效率。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反对的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分配观。 更加重视分配过程的公平,并不需要倒过来提出什么“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种提法在理论逻辑上也是不通的。只要做到分配公平,自然会有利于促进效率。重视公平,不能轻视效率,二者本来就不存在谁优先、谁兼顾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