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哈萨克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1、肉孜节。

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3、那吾肉孜节。

诺鲁孜节也译那吾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扩展资料:

古尔邦节的习俗:

古尔邦节到来时,哈萨克族民间首先举行隆重的节日礼拜活动,然后家家户户宰杀大小牲畜。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用以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俗不帮羊腿。

据说,这天宰杀的牲畜会到天堂做乘骑,帮了腿,就没法行走,更上不了天堂了。这天宰的牲口,肉煮熟后,切成大块,放进大盘子里,端上桌子,客人来了,主人递过刀子,请客人吃肉、喝汤、既热情,又周到。

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日的白天,还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3
哈萨克族节庆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大致在农历春分日。这一天,各家都吃一种用小米、大米、小麦、奶疙瘩和肉混合做成的饭。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节日食品招待客人,大家在冬不拉的伴奏下唱一种专门在这一天唱的、有固定曲调、即兴填词的节日歌,并翩翩起舞。在牧区的有些地方,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宰杀牲畜,把羊头赠给老人,借老人的祝福祈求来年获得丰收。
肉孜节,这个名称来自波斯语音译,而阿拉伯语的音译则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所以“肉孜节”又称为“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教徒要封斋1个月。在斋月里,穆斯林只要不是病人、旅客、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每天从黎明到日落前,要戒除一切饮食和房事。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每天进两餐。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斋戒不仅是不吃不喝,主要是杜绝一切不良行为。在封斋月里,除了每天的5次礼拜之外,在晚间还要做一次20拜的礼拜。哈萨克人由于礼拜寺少,一般都在毡房内进行。一个月斋戒期满,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即行开斋,这一天,各氏族部落的哈萨克人都得聚集附近礼拜寺中净身礼拜,相互祝贺,这一日就是肉孜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献牲”,所以也称“宰牲节”。在伊斯兰教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今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俯首听命,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又令他宰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 在古尔邦节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包尔沙克(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惯不绑羊腿,据传说,宰的这只羊是上天堂乘骑的牲畜,绑了腿就没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宰后切成大块煮,熟后放在大盘子内,客人来后,主人便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热情地请客人吃肉,并请喝一碗肉汤。节日里,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目的白天,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
第2个回答  2013-07-16
库尔邦节,肉孜节,那乌尔肉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