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以前叫什么名字

如题所述

1. 清华大学建校时间1911年,建校时校名是“清华学堂”。

2. 1912年,更名“清华学校”。

3.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5. 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6. 1946年,迁回清华园,改名为“清华大学”。

拓展资料:

1.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2.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3. 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4
史前史时期   1909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  1911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周光召、林宗棠、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等。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   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第3个回答  2019-08-24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第4个回答  2018-02-25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898年6月,清朝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

    中华民国/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民国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

        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