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主任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如题所述

(一)对学生进行**常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品德都包括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份,只有在这四个心理成份都得到相应发展的条件下,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

"知"是指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知,它是道德行为的认识基础。掌握了道德知识可以提高对不道德行为的识别能力,也可以产生出规范个人思想行为的内驱力。

"情"是指学生心理上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或恨、喜好或厌恶等情绪的体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一至理名言启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正义的道德感情至为重要。

"意"是指道德意志,是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具有坚毅果敢的道德意志是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行"是指道德行为。由于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易受外界影响,往往产生行为、目标偏离正常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抓好舆论导向和榜样导向,使他们的行为纳入正确的轨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整体发展的过程,必须全面兼顾,决不能单抓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二)要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和训练。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教师首先按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才能指导和要求学生遵守**常行为规范。

(四)寓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于家庭教育中

对社会来说,家庭是一个细胞;对个人来说,家庭是社会"据点";对学生来说,家庭又是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比如健康、卫生、言语、礼貌、生活习惯、时间安排,情感态度……概括地说它是承担"**常生活习惯--基本生活方式"的自然教育单位。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常行为规范》,介绍、交流教育与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填写"学校联系手册"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训练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中,教师应是"引路人"。其中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训练的能力,"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体现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知方面,有自我意识,自我批评;情方面,有自我体验,自我悔恨;行方面,有自我检查,自我训练;意方面,有自我鼓舞,自我誓言,自我制约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具有自己管理和塑造自己的能力,要在毫无任何形式的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对自己进行自我督促,自觉地把"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1
我是个学生·····
我自己觉得你应该在规范学生时可以严一点,(学生就会感到这个班主任有威严)
课下时你应该和自己的学生多做活动,多聊聊天,关心一下自己的学生最近的情况和有没有什么困难,多帮一下自己的学生。(这样你的学生就会觉得你很和蔼,你管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他们就会自觉地遵守班规校规)
要严抓那些比较跳的学生,因为不遵守班规就是这些人带头的。
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11
制定班规是必须的,这个应该都是每个班级必备的。
然后是班主任需要和同学多多沟通,但也不能失了威信。
每周都会写周记吧,也能多了解很多情况。
纪律严抓的话,可能需要班主任老师多跑几趟班级,课余不能太疯。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
另外,学生的行为需要老师作为榜样去代领,班风的形成是间接由老师决定的。
老师需要在言谈举止等也时时注意。争取先优化班风。

实在不行,就严加管制好了。软的不行就硬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11
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应该的,的确应该这样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