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线跟铜线怎么接一起呢?

家里的来线是铜线(一股),家里的线是铜线(许多铜丝),接在一起后用一两天就把铜线接口处给烧成灰了,再从接,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才能把两线接住而不会烧段呢?
一股的是铝线,上面给弄错了,呵呵

铜线和铝线是不能直接连接的。铜线和铝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在一起。铜线和铝线的材质不同,因此特性也不相同,想要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是需要通过特殊处理的。

1、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连接,应将铜线搪锡后再与铝线连接。

2、多股大截面铜、铝导线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连接管或铜铝过渡线夹。

3、若铝导线与开关的铜接线端连接时,则应采用铜铝过渡鼻子。

扩展资料

铜铝不能直接接的原因

铜铝的电位不同,铜铝接触的部分会由于原电池反应加速铝线的氧化,时间久了铜铝接头处会接触不良。

这是一个化学问题,金属的化学特性有相对活泼和不活泼,比如黄金,从来都不生锈,这就说明黄金化学不活泼,铁容易生锈,铁就比黄金活泼。

如果两种金属放在一起就会加速活泼金属的氧化,铝和铜相比,铝的活泼性比铜高很多,于是,铝就作为电池负极,迅速被氧化腐蚀,且温度越高(电流越大)氧化速度越快,形成更多氧化膜,影响电线的导电性。

当铜、铝导体直接连接时,这两种金属的接触面在空气中、水分、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的作用下极易形成电解液,从而形成的以铝为负极、铜为正极的原电池,使铝产生电化腐蚀,造成铜、铝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

由于铜、铝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在运行中经多次冷热循环(通电与断电)后,会使接触点处产生较大的间隙而影响接触,也增大了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的增大,运行中就会引起温度升高。高温下腐蚀氧化就会加剧,产生恶性循环,使连接质量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接触点温度过高甚至会发生冒烟、烧毁等事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7

1、铜铝鼻子(或铜铝线夹) 铜铝鼻子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方法。给铝线安装一个铜铝鼻子,再直接与铜线相接即可。 铜铝鼻子是将铜和铝紧密的焊接在一起。

2、焊接

懒得买铜铝鼻子,可以仿照铜铝鼻子的做法,自行焊接。焊接时要保证铜与铝之间尽量紧密的连在一起,不要有暴露在空气中的地方。

3.涮锡

还可以在铜、铝接触的地方涂上锡,以此来杜绝接头与空气之间的接触。不论是焊接还是涮锡,都只能尽量不让接头处与空气的接触。但是人工焊接不如机器来的更加精确,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使用铜铝鼻子。

扩展资料:

铜线(黄铜线)

性质

导电性好,导热性好。

应用

生活中,实用铜线做导线。导电性很好,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等;导热性好,常用来制造须防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仪表,如罗盘、航空仪表等;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线、条、带、板、箔等铜材。纯铜产品有冶炼品及加工品两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铜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14

铝线跟铜线连接技巧:

1、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连接,应将铜线搪锡后再与铝线连接。

2、多股大截面铜、铝导线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连接管或铜铝过渡线夹。

3、若铝导线与开关的铜接线端连接时,则应采用铜铝过渡鼻子。

4、一头是铜接头,一头是铝管,过去都是铜铝挤压对焊机上熔焊而成,现在有先进的铜铝闪光对焊机熔焊。当然还有其它工艺。

连接注意事项

1、铜导线与铝导线驳接,驳接处会出现电蚀,一般铝线先被腐蚀导致缺相断电损坏电器设备。这是两种不同材质电化反应造成腐蚀。

2、如果没有铜铝接头,可以铜线用铜接头,铝线用铝接头,但千万不要直接联接,一定要在中间填一层锌皮作为过渡层,因为铜锌不产生电蚀,铝锌也不产生电蚀,这样就解决了铜铝的电蚀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第一、铝线和铜线的电阻率不同
第二、这是最关键的,就是铝线很空气中很容易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再加上铝比铜的硬度小,这样会大大增加铝线和铜线接驳处的接触电阻,当用电流通过这个接驳处时,接触电阻会发热,如果是大电流,则发热会很严重,就会把接驳处烧毁。
第三、按照安全操作规范,铝线是不能与铜线接驳的
解决的方法(由于外线带电,操作是需格外小心)
1用铆接把铝线和铜线铆接在一起
2采用锡焊的方法把铝线和铜线焊接在一起
3最好的是把来线换成铜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8-19
如果是家用的小功率电器诸如电视冰箱洗衣机小功率空调之类,可以采用10A质量良好的接线板直接连接。
铝线接在接线板上,注意一定要接触紧密,把接线板同铝线连接的螺丝拧紧。接线板接头是铜的,存在铜铝线接触的同样问题。
铜线用插头连接,插上接线板就行了。这样的接线应付7至8安以下的电流可以,再大就不好了,最好是用铜线把原来的铝线换过。
如果进户线是铝线家里线是铜线,可以用空气开关连接,最好不要用老式的保险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