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高人,对河图洛书的独到见解(多角度) 谢谢~~

如题所述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的,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与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9
河图洛书 和 奇门遁甲 都是古人根据自然默里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解释研究及应用与生活的学术思想和科学规律!都带有很高的玄之易学! 《 河图洛书》:中国传说中天赐的图像,《太玄》《易经》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的渊源 。关记载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周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对河图与洛书的内容已不能详考。汉代传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伏羲据以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夏禹据以作洪范九畴。宋初道士陈抟提出一龙图即河图。其后,刘牧又据以发展为河图和洛书两种图式。后宋儒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故朱熹《周易本义》中将刘牧图名称互易,图式不变。近人有以河图与洛书为古代地理书者。
《奇门遁甲》是中华民族的精典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又为夺天地造化之学,也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而地球的磁场就隐藏在奇门遁甲之中,进而使其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也最为深奥,最为精确实用,它的结构独特,其理论应用天干、地支、八卦、九宫、九神、九星、八门等元素,来判断掌握胜负关健的趋势,利用时间、空间,分主客主导时机,奇门遁甲善用自然的力量,增强自己的能量、气势、人缘,永远将自己处在高屋建瓴的方位,洞烛其奸,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