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有几种?什么时候才开始有酒的?

如题所述

1.按制造方法分
(1)酿造酒。
(2)蒸馏酒。
(3)配制酒。
(1)酿造酒。酿造酒是指以水果、谷物等为原料,经发酵后过滤或压榨而得的酒。一般都在20度以下,刺激性较弱,如葡萄酒、啤酒、黄酒等。
(2)蒸馏酒。蒸馏酒又称烈性酒,是指以水果、谷物等为原料先进行发酵,然后将含有酒精的发酵液进行蒸馏而得的酒。蒸馏酒酒度较高,一般均在20度以上,刺激性较强,如白兰地、威士忌、中国的各种白酒等。
(3)配制酒。配制酒是指在各种酿造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水果、香料、药材等浸泡后,经过滤或蒸馏而得的酒。如杨梅烧酒、竹叶青、三蛇酒、人参酒、利口酒、味美思等
2.按酒精含量分
� (1)高度酒。高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上的酒,如白兰地、朗姆酒、茅台酒、五粮液等。
�(2)中度酒。中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40度之间的酒,如孔府家酒、五加皮等。
� (3)低度酒。低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度以下的酒,如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
3.按商业经营分类
� 中国酒通常采用商业经营的分类方法,将酒分为下列五类:
�(1)白酒。白酒是以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因酒度较高而又被称为“烧酒”。其特点是无色透明、质地纯净、醇香浓郁、味感丰富。
� (2)黄酒。黄酒是中国生产的传统酒类,是以糯米、大米(一般是粳米)、黍米等为原料的酿造酒,因其酒液颜色黄亮而得名。其特点是醇厚幽香,味感谐和,越陈越香,营养丰富。
(3)果酒。果酒是以水果、果汁等为原料的酿造酒,大都以果实名称命名,如葡萄酒、山楂酒、苹果酒、荔枝酒等。其特点是色泽娇艳,果香浓郁,酒香醇美,营养丰富。
� (4)药酒。药酒是以成品酒(以白酒居多)为原料加入各种中草药材浸泡而成的一种配制酒。药酒是一种具有较高滋补、营养和药用价值的酒精饮料。
� (5)啤酒。啤酒是以大麦、啤酒花等为原料的酿造酒。其特点是具有显著的麦芽和酒花清香,味道纯正爽口营养价值较高,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4.按配餐方式分
�外国酒通常以配餐方式对酒进行分类。
�(1)开胃酒。开胃酒是以成品酒或食用酒精为原料加入香料等浸泡而成的一种配制酒,如味美思、比特酒、茴香酒等。
�(2)佐餐酒。佐餐酒主要是指葡萄酒,因西方人就餐时一般只喝葡萄酒而不喝其他酒类(不像中国人可以用任何酒佐餐),如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玫瑰葡萄酒和有汽葡萄酒等。
� (3)餐后酒。餐后酒主要是指餐后饮用的可帮助消化的酒类,如白兰地、利口酒等。 在我国,从古到今人们爱饮酒,因而对酒的发明人有种种传说。例如一说酒是夏禹时代一个叫仪狄的人开是造作的,一说发明酿酒的人是杜康,一说神农时代一有酒了;还有所谓“天有酒星,酒之作也”,既认为酒是天上救星开是酿造的。 有一部叫《世本》的书上说“仪狄始作酒醪”,也就是说:酒是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仪狄是个什么人呢?古籍上比较一直的说法是夏禹的一个臣属。西汉人刘向(公元前--前6年)编订的《战国册》中,有这么一段:“西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这是我们见到的关于仪狄作酒的较详细的记载。但他并没有明确说是仪狄“始”作酒,也没有说作的什么酒。东
汉 人许慎 在他撰的《说文解字》“酒”条中,也只记了“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的话。《世本》这部书的成书年代和撰写者,都不很清楚,或者说是先秦史官所撰,或者说作者是刘向。原书约在宋代散佚了,今天只有清代人的辑本。所以很多学者并不相信“仪狄所作酒醪”的说法。特别是古籍中还有一些否定仪狄“始”作酒的记载,例如《皇帝内经》中提到皇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事;还有的书上说神农时代就有了酒,或者说帝尧、帝舜时就有了酒。神农、黄帝、帝尧、帝舜都早与夏禹,可见说“仪狄始作酒”是值得怀疑的。仪狄很可能是夏禹时代的一为酿酒高手,酿出的酒质地美好,因之人们对他念念不忘,生出许多传说。关于酒的发明者是谁,流传最广的要算“杜康造酒”的传说了。杜康是什么时代的人,是个什么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远比仪狄要复杂的多。一说:皇帝时人(约公元前2600多年);一说:夏禹时人(约公元前2100多年);一说:周朝时人或东周时人(约公元前1000多年--前256年);一说:汉朝时人(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到底是什么时代得人,实在搞不清。所以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元》一书中带着疑惑的口气说:“不知杜康何世人也,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杜康是个什么人呢?《说文解字》一书中说,“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禹的儿子启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第五世君王。少康就是杜康,那么杜康是个君王了。西晋人张华撰写的《博物志》一书中说;杜康是汉朝时候的酒泉太守。没有见其他古籍有具体说明。明间传说他是一个手艺高明的酿酒师 ,后来曾为周天子酿过酒。杜康生在哪里,葬在哪里呢?《说文解字》中说:“葬长垣”。

今天陕西省白水县有个村庄叫“康家卫”,距县城约十五里。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的出生地。查清乾隆年间重修的《白水县志》,倒是有“杜康,字中宁,相传为县之康家卫人”的记载,但也仅仅是“相传”而己。在康家卫东,有条大沟,沟东沿有个大土包,直径约五六米,外有倭砖墙围护,群众说即“杜康墓”,县志上的地形略图上标有“杜康墓”三字,是真是假,也难以分辩。杜康是怎么发明酿酒的呢?很可惜,就连象“帝女令仪狄作酒......”那样的记载都没有。不过在民间,倒是有不少“ 杜康酿酒遗址”。在白水县康家卫村东,有条水冲出来的大沟,长约十公里,最深处近百米,当地人称“杜康沟”。沟的起点处有一眼泉,水质清冽,四季汩汩不竭,名曰“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泉水涌出地面后,沿着沟底流淌,形成一条涓涓细流,,叫“杜康河”。河南的汝阳县也有杜康酿酒的“遗址”,“杜康矶”、“杜康泉”、“杜康河”、“杜康仙庄”等等,不过也都是“俗传”的杜康酿酒处。民间传说,这里离东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不远,周朝有位天子和了杜康酿的酒,食欲大振,心旷神怡,于是封杜康为“酒仙”,赐他酿酒之村名“杜康仙庄”。自是杜康善酿之名声大振,上达天庭,终于被玉帝召去酿制御酒。到了晋代,杜康有奉旨下凡,在洛阳龙门山附近开了爿酒店,以点化本为王母娘娘瑶池酒童下凡的刘伶。刘伶嗜酒,闻香而至,未料三碗过后,竟醉死了三年方醒。这就是“杜康醉刘伶”故事梗概。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

河南伊川县的皇得地村,相传也是杜康酿酒处。这里与汝阳的杜康仙庄遥遥相望。村里有一眼古泉名上皇古泉,据说是杜康汲过水的泉。这眼泉与汝阳的杜康泉很可能是同一水脉,水质确很甘甜清冽。白水县和汝阳县的群众,为纪念杜康,均修建了“杜康庙”,供奉杜康像,视之若神明。按《白水县志》载:每年“正月二十一,各村男妇赴杜康庙”敬献祭品,演戏娱神。直到日落西山方尽兴而归。可见杜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今天,两处的庙都重新进行了修整,栽上松柏,培以鲜花,并非为了顶礼膜拜,而是作为游览胜地,任人憩、凭吊。伊川、汝阳和白水三个县还分别建立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和汝阳产的是浓香型白酒,白水的产品与西风同型,酿造工艺也与西风近似。从现有的材料看,我们很难得出“杜康发明酿酒的结论。但如果说杜康是一位善于酿酒的大师,可能比较符合实际。这也并非今天的新看法,古人中也有持这种观的。例如西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道:“杜康善造酒。”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不仅嗜酒,也会酿酒。他也说过:“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都是这个意思。古籍中有一条记载很值得注意,就是《说文解字》“酒”条中说了“古者仪狄作酒醪”后,又说“杜康作秫酒”;“帚”条中也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明确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处作”者。秫,即粘高粱,也作高粱的统称。按《说文解字》的说法,杜康该是用高粱酿酒的创始人。在杜康之前,不仅没有人用高粱酿酒,也没有“帚”这种扫除工具。高粱秸,正是一种做帚的好材料,至今人们还在广泛的使用。在粮食作物中,高粱比黍、稷、粟、稻的出现似乎也要晚一些。高粱含丰富的淀粉,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却较少。一般的讲酿酒原料中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会影响酒的质量。尤其是高粱中所含的少量单宁,是酒中芳香族物质的主要来源。所以高粱是一种很好的酿酒原料。许多受到群众喜爱的好酒,如泸州老窖、西凤等等,都是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的。杜康凭着对高粱的认识,在总结了前人酿酒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用它来酿酒。他的手艺高超,酿出的高粱酒味道美好。人们一旦尝到这种酒,觉得别有风味。于是杜康善酿之名鹊起,不胫而走。 个人理解:酒的出现应该追溯到人类有祭祀的时期,由于酒含乙醇能导致幻觉,人们就觉得酒是和神灵沟通的捷径。所以形成文化应该是在人类成熟的掌握了制酒工艺后才有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丰收有多余的时候才可以有原料酿酒所以酒在古代是奢侈品。农业相对发达的时候和工艺成熟应该在出现在文化时期的中原地区。另外:据说在动物中大象和猕猴都是酒鬼级的,大象会利用地上的坑将植物的果实集中在里面捣碎,在用树叶盖起来,过一段时间再回来移开上面的覆盖物将里面已发酵的果酱汁一饮而尽,在晃晃悠悠的离开。猕猴贪酒就不用详说了,众人皆知。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和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1
国酒茅台酱香回味,满室生香 五粮液浓香典范酒有千千万万。。
第2个回答  2014-03-01
白酒(包括药酒)黄酒(包括药酒)葡萄酒啤酒几千年以前
第3个回答  2014-03-01
中国酒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大致分为:

1、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2、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3、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酿造酒
˙蒸馏酒
˙配制酒

4、按商品类型分:
˙白酒
˙黄酒
˙啤酒
˙果酒
˙药酒
˙仿洋酒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时代(约3,700年前)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在汉(25-189)、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白酒、药酒及果酒的生产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3-01
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同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镏酒。中国白酒有数千年的酿酒史,酿酒工艺颇为复杂,原料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品种、品味、特点及风格也极为丰富。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文仅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和阐述中国酒文化的若干侧面:
1.酒的起源
2.酒的种类
3.酒文化的特点
4.酒文化的表现
5.饮酒的风俗
6.饮酒的理念
一.酒的起源(凡未特别注明者,文中的“酒”均指中国的酒。)
在中国,有猿猴酿酒的传说,这是可能的。猿猴有存储谷物的本能,但不能有意识的保存谷物,多雨而炎热的季节可能会使谷物自然发酵,产生一种芬芳而可口的液体,猿猴们由此而知道怎样处理谷物就可以得到这种令之兴奋的“水”了。传说有它不可信的地方,但至少说明酒对于中国人是一种非常悠久而喜好的饮料。
最早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酿酒人叫仪狄。公元前2世纪的史书《吕氏春秋�6�1勿躬》中写道:“仪狄作酒”。公元前2000年左右,刘向在他编写的《战国策�6�1魏策》中更明确指出:很多年以前,皇帝的女儿命令仪狄酿出十分美味的酒,并献给禹①饮用。禹饮酒后,感到非常甘醇。但是,禹从此就远离仪狄,也不再饮酒,他说:“以后一定会出现因为饮酒而灭国的君主”。这些流传至今的典籍,从论述治国谋略角度出发,证实中国在4000多年前便有从事酿酒的专业人员了。
谈到美酒,我们会想到仪狄,但更应该记住禹和禹的告诫。历史的演变,证明禹是一位多么伟大的预言家!
中国酿酒史上还有一位被史书记述得更多的酿酒人,这就是杜康。杜康也是公元前21—16世纪夏代的人,史书认为他是黍酒,即高粱酒的创始人。传说他是现在陕西省白水县康家卫(卫即村)人。康家卫至今还保留有杜康酿酒的遗迹。在村旁有一道大沟,长约10千米,最宽处达100多米,最深处也有约100米,被称为康家沟。沟的
注:①禹:传说是公元前21世纪的部落联盟领袖,善于治理洪水,其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
源头有一道清泉,泉旁建有杜康墓和杜康庙,至今那里还在生产杜康酒。杜康先后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办了两处酿酒坊。杜康在汝南县北部25千米的杜康村(因他而得名)用杜水酿酒,获得巨大的成功。他得益于那条由多股泉水汇合而成的杜水河,这真是一条奇妙的河:河中的小虾全身呈澄黄色;河里鸭子下的蛋的蛋黄泛红,味道鲜美;饮用河水的村民从来没有患过胃病!可见,当时的杜康就意识到水,特别是天然纯净的优质水是酿造美酒必不可少的原料。“凡出美酒的地方必有甘泉”,后来成了建造酿酒坊选址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今,人们在杜康村建立了一座“酒神殿”,祭奠这位对酿酒有着伟大贡献的“酒祖”--杜康。当然,那里至今还在生产杜康酒。
仪狄和杜康是中国酿酒的先驱者,但是,从酒的酿造过程来看,应该不是从他们才开始有酒的。距今1800多年前,晋代文人江统很有见地的分析道:酒并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而是人们的剩饭经过无意识的自然发酵所产生的芬芳气味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不断积累、实践、总结和提高,才逐步形成有意识、有目的地酿酒行为。
酒是天工造物,也是大自然的恩赐。当人们将剩饭遗弃之际,大自然却以神奇造化之功,将其变幻为芬芳美味的佳酿。因此,汉代(距今2000年左右)人将酒誉为“天之美禄”,也就是说,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美好的礼物。
二.酒的种类
中国酒大体可归纳为六大类:
白酒 黄酒 果酒 民族风味酒 保健滋补酒 药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六大类酒共有近千个品种,这固然源于中国酿酒历史的久远,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迥异也不无关系。
(1).白酒
白酒,又称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称为白酒,是因为其酒无色透明;称为高梁酒,是因为要以高粱为原料;称为白干酒,是因为不掺水;称为烧酒,是因为酿酒过程中要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烧)蒸镏而出。
白酒的分类比较复杂,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便有不同的分类:
按使用的主要原料分类有:粮食酒、瓜干酒、代用原料酒。
按生产工艺分类有: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调香白酒、串香白酒。
按糖化发酵剂分类有: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
按酒精含量分类有:高度酒(主要指60度①左右的酒);
降度酒(主要指54度左右的酒);
低度酒(主要指39度以下的酒)。
人们因饮酒习惯和酒量的不同,比较关注酒的度数,而白酒的香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分类条件。白酒的香型种类非常多,通常习惯以名酒的香型来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1.浓香型白酒:又称为泸香型、五粮液香型白酒。前者指泸州老窖特曲,后者是四川宜宾的五梁液,都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酒。
2.酱香型白酒:又称为茅香型白酒,显然,这是由于中国名扬四海的茅台酒是这类白酒的代表之故。
3.清香型白酒:又称为汾香型白酒,出自山西杏花村的汾酒是其代表。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就有脍炙人口的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①度:1000毫升液体中乙醇的体积比。如52度即52%。
4.米香型白酒:也称密香型白酒,以“山水甲天下”而遐尔闻名的桂林出产的“三花酒”为其代表。
5.其它香型白酒:又被称为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白酒。是不属于上述四种香型,而兼有其中2种或2种以上香型的白酒,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国白酒都可以归于这一类型。
(2).黄酒
黄酒,又称米酒。黄酒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最古老的一种酒。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就已经大量生产了,一直流传至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
黄酒是一种十分独特的酒,以粘性比较大的糯米、黍米和大黄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滤而制成的低度原汁酒,酒度为12—17度。因原料多为糯米等谷物,故称米酒,又因酒色黄亮或黄中泛红而称为黄酒。中国江南(泛指长江下游江苏、浙江一带。)一带人则爱称为“老酒”,当时,经常听见人们大声呼道:“吃(江南人不说“喝”而说“吃”)老酒去!”就是指去喝黄酒。演变到现在并不一定就是喝黄酒,而是泛指所有的酒了。
黄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黄酒还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糊精、纤维素、酯类、甘油、维生素和有机酸,黄酒的营养价值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也很丰富的葡萄酒。黄酒又经常使用于中国医药中。可以说,黄酒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而有益无害的酒类。
与其它酒类饮用方法有所不同的是,黄酒既可以加冰冷饮,又可以热饮,各有不同的品味和风格。热饮黄酒的温度以40--50℃为宜,目前时尚的饮法是在黄酒中放入若干块话梅与黄酒一并加热,这种酒的风味独一无二,浓郁的酒香外,微微的甜酸味使口感滑润、舒畅、酸中带甜、回味无穷。
黄酒主要按产地分类,比较有名的有:浙江绍兴酒、山东即墨黍米黄酒、福建龙岩红曲黄酒。
黄酒生产的历史远远超过白酒,但是,黄酒在中国的地位很有意思。至今,黄酒的产地和消费群体依然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这也许与生产黄酒原料的来源有关,或许黄酒的口味更适合江南人?
(3)果酒
果酒主要分2大类:
1.果酒:真正意义上的果酒是以植物的果实,如葡萄、山楂、苹果等为原料酿造而成的果类酒。这类酒的主要代表是葡萄酒。
葡萄酒主要有:半干白葡萄酒、干白葡萄酒、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红葡萄酒等。葡萄酒受其原料优质葡萄生长地域的制约,主要产地集中在山东烟台、北京、天津、吉林一带。葡萄酒酒度通常在16度及以下,为避免过多地摄入糖份,葡萄酒的糖度也有在12%以下的,目前已有更低糖度的葡萄酒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