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为什么会影响免疫系统(高中生物题)

如题所述

人体每天会产生3000个癌细胞,同时人体里又有一些自然杀伤细胞专门对付癌细胞。如果一个人整天处在忧虑、苦闷、孤独等不良情绪中,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就会下降20%以上,抵御肿瘤细胞的能力也就大大减弱,患癌症的机率也就增大了。所以说长期的忧虑苦闷容易使人患上癌症。

每个人都会生病,生病了看医生,是人们不加思索就去做的事情。很少有人去想,我为什么会生病,什么是导致生病的根源。我们知道,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自然也就很难从根本上将疾病袪除。

据医学科学家调查,在经历了人生不幸剧变之后,有80%的人在两年内生病。人们做过对比试验,在体质、年龄、生活条件相似的两组人中,近亲眷属发生丧亡的一组人员,其死亡率要比相似年龄对照组高出三倍。为什么这样呢?纽约西奈山医院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偶患病期间,人的免疫系统还算正常,但是一旦配偶死亡,另一方的免疫功能就会迅速崩溃,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从免疫细胞的数量看,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但问题是,它们都不工作了,这种情况持续几个月,出现绝症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所以,不良情绪是造成身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能忽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和调补自己的心灵是预防疾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情绪和情感一样,是我们身体的一种生物反应。情绪是内心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工作、生活中的任何变动都可能是不良情绪的来源,而可以预测及不可预测的事情,如重要的生活变动,工作中的不如意,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等都会给我们带来或大或小的情绪反应。

身体所反映出来的最基本的情绪有五种,即:痛苦、愤怒、恐惧、快乐和爱。前三种属于危险的情绪,它们意味着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危险;后两者属于令人愉快的情绪,告诉我们可以放松和享受,需要可以得到满足。当人们面对那些危险性情绪时,如果不能及时缓解,这些小情绪就会变成大情绪,以致影响身体健康。

有个病人昏迷不醒,粗心的医生以为病人死了,把他送到了太平间。后来病人苏醒过来,想要离开时,有个护士开门进来,她以为见到了鬼了,惊叫两声就倒地死亡,那个病人倒是活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个报社通讯员,不幸得了癌症,当医生把诊断结果告诉他时,他惊恐万分,当时晕倒在地,不久便死了。他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精神崩溃。

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恐惧是本能的第一反应,健康的恐惧是身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危险的预警,激发人的求生欲望,千方百计保护自己死里逃生;但不健康的恐惧则是剌激紧张激素,使神经高度紧张,思想完全绝望,好像天要塌下来了,结果必然精神全面崩溃,得严重疾病或死亡。

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情绪性疾病患者都不是因为遭遇了强烈而可怕的情绪,而是开始于一些小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气馁,失望等。心中的不良情绪不会自我消除,相反,它还会循环累积,以致产生大的生理疾病。

这个论断曾有心理学家用实验的方法得到证明。研究员在一只羊的腿上系上了一根很细的电线,羊可以拖着它随意四处走动。一个星期后,这只羊非常健康,各方面情况都很正常。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研究员开始对这只羊进行电击,电击强度不大,只会使羊腿有点轻微的痉挛。一个星期内,尽管研究员多次对它进行电击,这只羊像往常一样可以正常进食或走动。

再接下来,研究员在每次电击前十秒钟,先响一次铃,而电击强度保持不变。经过多次这样的剌激,羊只要一听到铃响变会停下来了,然后惶恐地等待电击的到来。

在不断地重复这种恐惧后,这只羊就出现了生病迹象,就停止进食,也不再和其他同伴在牧场游荡了,然后不再行走,再过一段时间就无法站立了。在对多只羊进行这样的实验后,研究员都得出同样的结论:是强烈情绪反应带来的后果。

由不良情绪引发的生理疾病有很多,而这些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病由心生,情绪影响健康”。

所以,健康的身体必须有良好情绪支撑。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有时良好的情绪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积极心态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情绪影响人的免疫力。正面情绪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支柱,而负面情绪使人的免疫系统失衡或弱化,它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无形杀手,能给人造成种种疾病,危害人的健康。

我们所思所想都对身体的健康状态有着即时的影响,同时身体的处境对精神和情感状态也有着对等的影响。把两者分开对待,就相当于把我们从自己的身体分离。因此说,是坏情绪出卖了你的健康。生活中要注意调节一下情绪,多点积极,少些消极,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免疫力被削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31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心理和精神因素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影响免疫功能。平稳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充足的睡眠使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从而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增强和促进作用。反之情绪低落、忧虑、悲伤、行为过激、失眠和神经衰弱等都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从而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均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心理因素对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十分显著,例如离婚、丧偶、失业、灾难性事件、考试压力及情感性应激等可降低CD4+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减少IgA的分泌,从而引起免疫功能失调。此外行为应激如限制性活动范围、监禁、刺耳的噪音、强烈的光照、过度运动等都能降低NK细胞的活动,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削弱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产生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如IL-2等。

精神和行为因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此外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外界各种有害刺激也是通过外周神经传入信号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
第2个回答  2012-12-31
有免疫抑制性倾向者常表现为与人接触不良,无警觉,不能表达情感,这些人通过心理因素(如应激)或某些外因(如病毒、感染)刺激,免疫功能会低下,对某些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易感。反之,善于约束自己的人,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乐趣,能对抗烦恼、悲痛、忧郁等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在遇到不利因素时并不增加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