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重视和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建设。

  一、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以工作的规范化为基础。

  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是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础。一些党务工作者把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当成时髦的标语和口号,不注意工作的规范化,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随意性很大,党内活动的开展缺乏制度规范。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独立按照党章和《条例》的规定开展工作,形成一种对行政组织的依赖和依附关系,机关党的建设被作为可有可无的、附带性的、枝节性的工作。部分机关党的活动与机关干部行政会议不区分,用行政会议替代党内组织生活,以机关干部活动替代党的活动。

  有的不能按期换届,发展党员不按程序进行等。要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首要的是落实党的建设的基本规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是规范党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党的实践科学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开展党建工作的法律依据、考核党建工作的主要标准、衡量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尺。

  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些党内法规开展,并根据这些党内法规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就基层党组织而言,落实这些基本规章主要体现在认真做好健全党组织和党组织换届、发展党员壮大队伍、监督党员并处理违纪党员、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上。在落实这些基础性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用党的基本规章来规范,不走样、不漏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科学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作规范化程度越高,科学化水平才能越高,失去规范化,科学化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以工作的经常性为保障。

  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持之以恒。当前,个别党组织作用发挥较差,活动开展不经常,党建工作出现时松时紧、时好时差、忽冷忽热、顾此失彼现象;“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坚持和执行不够;有的单位很少召开党员大会,很少开展组织活动;不能保持工作的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政治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

  因此,加强党的工作经常性建设既迫切又重要。要坚持做好经常性工作,努力把当前、近期工作的推进和长期、中期目标的谋划统筹起来。尤其是长期以来各级党组织已经坚持且成熟固定的具体工作更要做好做实。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它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要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制度,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参加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要建立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激励和带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党务干部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督促检查制度。只有认真开展监督检查,才能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决定、任务在基层的贯彻情况、落实程度,以及取得的成绩、效果,从而保证党建各项经常性任务的全面完成。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完成的质量越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也就越有保障。

  三、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以工作的实效性为检验。

  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是以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和显著成绩来检验的。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在“四个作用”的发挥上见实效。在推动发展上,各基层党组织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

  要更加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深入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力量。在服务群众上,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密切联系党群关系,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体制及工作方式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能。要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在凝聚人心上,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凝聚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注重培养各方面的先进和典型,用先进和典型引领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

  引导党员干部维护大局,坚持原则,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促进和谐上,基层党组织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作为机关党建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各级机关党建工作重点就是要在建设服务型机关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和谐,以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和谐,以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八大就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基层党组织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加强党的工作规范化、经常性、实效性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4
  一、深化思想认识,唱响服务主旋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围绕中心推进发展、深入基层破解难题、贴近群众改善民生、关爱党员增强活力的战斗堡垒,使服务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
  二、整合有效资源,夯实服务主阵地。一是贴近基层实际。各级党委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真正摸清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高项目集中度。要不断扩面提标,大力加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建设,进一步扩大为民服务的阵地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时,要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确保年内消除“空白村”、实现全覆盖。要强化宣传引导,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为民惠民措施,使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突出便民实用。要加强资源整合。把本部门直接服务群众的项目尽可能入驻服务中心,真正让各种服务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实行代办服务。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努力做到“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干部代办帮到底”。要坚持“建”“管”并重。重点在规范管理、人员培训上下功夫,切实抓好县、乡、村三级服务连接,畅通代办服务“绿色通道”,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三是充分发挥实效。要拓展服务内涵。着眼于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因地制宜设置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要创新服务形式。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集中服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构筑起“党群一体、上下联动”的服务平台。要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对服务中心、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着力基层基础,筑牢服务主心骨。一是构建广覆盖的服务体系。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服务。同时,要高度重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将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加强跟踪帮扶,注重巩固提高,防止“反弹”“回潮”。二是建设高素质的服务队伍。突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选好、用好、管好上下功夫。要加强培养选拔,结合即将开始的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要加强教育培训,着眼于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加强监督管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村级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三是拓宽社会化的服务渠道。坚持以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站为重要平台,以党组织服务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全面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抓好“爱心救助超市直通车”的运行,创新帮扶方式,提升服务效果,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不断深化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以党组织服务带动其他各类组织服务。
  四、强化责任担当,抓好党建主业务。一是落实党建责任。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动力,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以考评强化责任、推进工作。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既要“挂帅”,更要“出征”,真正做到对工作情况了如指掌、对存在问题心中有数、对解决办法胸有成竹。二是强化经费保障。一方面要坚持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坚持多元投入,通过内外用力,为基层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条件。三是注重激励引导。要认真落实“一定三有”“三有一化”等政策措施,真心实意重视基层,真金白银投入基层,精兵强将充实基层,落实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用事业来感召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用组织的亲和力凝聚人,保证基层党组织办事有经费、工作有力量、活动有阵地。
第2个回答  2015-09-04
一、抓好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的核心作用。
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三、强化保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四、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发现人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进程,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整个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党能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
教育活动的成果。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组织的特点,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基
层党组织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动力作为指南,采取灵活有效、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改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
工作,调动干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从而使党的政治主张和党的先进性在基层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才能更好地发挥
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