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写的红与黑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倡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应“艺术的反映当代生活”,反对因循守旧。 

司汤达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扩展资料:

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

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与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红与黑》的写作背景:王政复辟时期,天主教会东山再起,十分猖獗。小说喷怒地揭露教会煽动宗教狂热、实行特务统治、控制思想和政治的罪行。在全面揭露复辟势力的同时,小说突破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外省小城维立叶尔的矛盾错综复杂,新贵族与教会二者之间有勾结又斗争,但面对自由党人的威胁,这群保王党徒又聚拢起来,共谋对策。贝藏松神学院的教派斗争也是很激烈,首都巴黎更是矛盾重重、动荡不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6
《红与黑》的问世,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她标志着司汤达的创作走向成熟,达到了巅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的崛起。这个作品的诞生,有着时代的必然,和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但同时,也有些许偶然的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司汤达最初产生写作《红与黑》的想法,是受了发生在他的家乡格勒诺布尔的一桩杀人案件的触动。

  1827年底,司汤达在《法庭公报》上看到了一个叫安托万·贝尔德的家庭教师开枪杀死女主人的案件的连续报道。这一案件,点燃了司汤达的创作灵感,为作家提供了生动的生活素材,成了传世之作《红与黑》诞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