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监测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钢结构应力监测、大型施工项目应力变化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等。

施工监测的常见类型为钢结构应力监测、大型施工项目应力变化监测、结构健康监测、基坑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监测、轨道、码头监测、隧道围岩位移监测等。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掌握施工过程中工程自身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通过了解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沉降,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扩展资料:

施工监测的相关要求规定:

1、制冷系统和盐水系统的工作压力,直接通过系统上安装的压力表量测。制冷系统和盐水系统的温度通过安装的温度计直接读取或用测温仪量测。

2、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以±lOmm作为累计报警值,±3mm作为日变量报警值。周围建筑物沉降累计沉降报警按地下管线报警值为参考,其差异沉降推算为房屋倾斜率报警值为1/300。

3、积累资料和经验,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自身变形(或受力)的基本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监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地铁车站施工监测

  1、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基坑的开挖、降水、支护、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基坑内外地基应力的重分布会引起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从而有可能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对围护结构、支撑、主体结构、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地分析资料,反馈信息,进一步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以便动态掌握基坑的安全情况,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2、监测主要内容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设计要求,三溪站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桩顶水平位移、土体侧向变形、支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支撑立柱沉降、管线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围护桩侧向土压力等共12项,监测方式详见表8-1

第2个回答  2013-04-15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地铁修建方法已由最初单一的明挖法发展到现在的明挖、暗挖、浅埋暗挖、盾构法等多种方法并存,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体系。 1.明挖法:通常在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宜采用明挖法,但对社会环境影响很大,仅适合在无人、无交通、管线较少之地应用。 2.新奥法:在我国利用新奥法原理修建地铁已成为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尤其在施工场地受限制、地层条件复杂多变、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复杂等情况下用新奥法施工尤为重要。
3.浅埋暗挖法:又称矿山法:是新奥法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又开发的一新方法,与明挖法、盾构法相比较,由于它可以避免明挖法对地表的干扰性,而又较盾构法具有对地层较强的适应性和高度灵活性。

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浅埋暗挖法是适合于城市地区松散土介质围岩条件下,隧道埋深小于或等于隧道直径,以很小的地表沉降修筑隧道的技术方法。

它的突出优势:不影响城市交通,无污染、无噪声,而且适合于各种尺寸与断面形式的隧道洞室。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技术被概括为18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4. 盾构法盾构法:是在盾构保护下修筑隧道的一类施工方法。 特点是:地层掘进、出土运输、衬砌拼装、接缝防水和注浆充填盾尾间隙,并随时排除地下水和控制地面沉降,因而是工艺技术要求较高,综合性很强的一类施工方法。 可用于:在各类软土地层和软岩地层中掘进隧道,穿越面建筑群和地下管线地集的区域时,对周围密集环境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市区地铁和水底隧道的掘进。 5.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方法:TBM为TUNNEL BORING MACHINE的缩写,由机械控制进行掘进,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通常定义中的TBM为: 在以岩石层为掘进对象时,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中,不具备土压、水压等维护掌子面的功能,装备接触壁面固定器,靠推进时的反作用力推进的盾构机。
由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具有施工速度快、隧道成型好、机械化程度高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已成为国外隧道开挖普遍采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