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在哪里啊

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兴化市现隶属于泰州市。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处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东以串场河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泰县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以水乡生态旅游为品牌的兴化旅游业不断发展,兴化历史上昭阳十二景有:景苑名堂、三闾遗庙、沧浪亭馆、玄武灵台、阳山夕照,南津烟树、东皋雨霁、龙舌春云、胜湖秋月、木塔晴霞、十里莲塘、两厢瓜圃,集自然与文化为一体,融高雅情趣于观赏之中,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兴化是苏中地区典型的水乡泽国,数以千计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著名景点乌巾荡公园幽静典雅,李中水上森林生态游览区风景如画、垛田千岛菜花春色迷人、万亩大纵湖风光旖旎,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是都市游客回归大自然的旅游度假胜地。   李园、船厅位于兴化城中武安街13号。原为清代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园,大门朝东,有门楼隐壁二门、南北耳房、前庭井、坐北朝南花厅。入李园园门便是船厅,开阔一间,进深七间,内外形似游船。西侧有踏道似跳板,有坐登栏杆,室内有楠木雕落地荷门。   厅顶卷棚歇山瓦顶,船厅西首为船头有汉白玉船桩,船厅西南沿廊至方厅、接桂花楼又庭园花台、古木参天,幽静典雅,具晚清风格扬州园林特色。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东城湾古板桥郑家巷。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前曾居于此。故居坐北朝南,有门楼,上下屋,小书斋,小庭院天井,厨房等,屋内陈列有关郑板桥的文物资料、书画、塑像等。   一座普通的民宅,就因其主人的非凡影响,而令游人刮目相看,这便是海内外文人墨客心仪神往的兴化“板桥故居”。   走进故居,迎面可见赵朴初、刘海粟题写的“郑板桥故居”和“郑燮故居”两块大匾。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郑板桥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岁中进士后才从这里走出家门。   板桥故居在兴化东门外的郑家巷。兴化的竹子并不多,可这一带很特别。从古板桥进城,须经过一条二百余步的竹巷。竹巷里,家家以竹为业。板桥在这种随处见竹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产生爱竹怜竹的情怀。   “无竹不居”,是板桥的一大偏爱。板桥故居书房的檐下,种着一丛青竹。板桥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想见,潇潇夜雨,雨打青竹的声响,扣人心弦。在书房里读书的板桥便会生出无限的雅趣,照竹弄墨。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他在潍县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诗画仍是竹的题材,在一幅墨竹图上,他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兴化城中,古典式建筑,迎门有大型白石雕塑郑板桥全身像,照壁墙刻有郑板桥代表作品兰、竹、石。陈列室介绍板桥生平遗物遗迹以及字画真迹。并集多种展览厅馆,为兴化市文物博物中心。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4年7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原县政协桂花楼。   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居内不定期地举办小型书画展览,播扬郑板桥的艺术成就。 兴化市博物馆,馆址牌楼北路。现有建筑面 积4000多平方米,住居全省县级博物馆前列。收藏各类文物藏品3000多件,其中,明清字画、文庙祭器、 出土银锭等为特色藏品。现有展厅8个。1997年被定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