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形式。作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受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又是满足大学生渴望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让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解决了许多在校园、在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印年代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实行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普及、发展、改革.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团中央、全国学联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较多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寻求合理的解决对策,对推进实践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就社会实践当中的暑期支教活动之一分支进行研究,在探讨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措施。一、 暑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支教时间过短,脱离实际,活动流于形式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的目的是支援基层教育事业的同时,为自身接受实际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部分支教活动还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打着支教山区的招牌投入较多资金,但是支教时间却只有一周左右,时间较短,不能够真正的做到给孩子们真正接触、传授知识;还有的没有进行认真的组织动员和检查验收,只要交一份学校证明即可等等。这些现象违背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要求,偏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2. 重策划、轻实施,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数暑期支教活动都会进行精心的策划,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一系列的文件、规定。然而,过于重视对活动的策划,忽视了活动的实际运作,以及对支教地点的实际了解考察。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特长、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有效可行的支教计划,以形成既对提高基层教育有益、又能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一部分支教活动形式过于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很多大学生的支教活动还局限于支教扫盲、政策宣传、生产劳动等形式,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缺乏通过实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广途径。3. 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社会实践要真正实现使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而支教活动作为其中一种特有形式,更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教基地。一方面,由于不注重“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只考虑学生是否得到了实际锻炼,计划是否得以顺利完成,没有充分考虑是否满足了当地学生的需要,是否对社会基层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否给孩子和农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失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需要花大量精力自己寻找支教场所,不能够长期有效的对困难地区的孩子进行长期的帮扶教育,从而使支教活动丧失了一定的意义。有的只好到父母所在学校开一张证明.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这样的情况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4. 计划性和制度不够完善,经费、资源缺乏保障由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计划和完善的制度。除了团委和各院系外,其他部门因缺乏计划和制度依据而不够重视。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表现冷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人教学计划中进行统一组织安排,也没有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机制。导致用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由于资金限制.仅有很少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广泛性和普遍性。暑期支教活动作为其中一种特有形式,也受此影响较大,许多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原因,很难提供支教活动所需的资源保障。 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建议1. 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强对支教活动这一活动形式的重点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大学生要通过自身的体验,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激发大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得到深入开展.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领导。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长效机制,促进本校支教活动的更好开展;以加强校内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管理,扩大对外交流的影响力。2. 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保障、管理、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需要依靠政府、高校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构建。一是建议国务院提出要求,促进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二是建议教育部把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纳入到对学校进行评估的观测点。三是建议高校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作为—个必修课进行考核,考评结果存入学生档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也应像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一样计算工作量,并纳入教师晋职晋级体系;对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任务,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使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能够真正的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教育带来有效的建设发张。3. 广泛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基地建设要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的积极性,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从全社会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建设支教社会实践基地,为使大学生有效安排好学习期间与假期的支教实践活动,必须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基地建设要长期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与所建基地保持长效联系,从而克服短期支教所带来的弊端。4. 拓宽经费投入渠道,保障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得以顺利开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划拨专项实践经费。其次。各高校应根据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划拨比较充足的经费。学校要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筹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从单一拨款的方式转变为拨款、项目合作和寻求社会赞助等综合方式,逐步改变社会实践经费紧张的局面。学校要组建一些社会实践服务实体,这些实体以科技服务和勤工助学为主要内容,积极吸收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实体既可以作为师生实践的舞台.又可以积累资金。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再次,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创新人才优势,在活动中引进社会化机制,积极接受社会捐助。5. 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代表的是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志愿者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的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性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与共存。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通过广泛深入的支教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看清社会教育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练就解决问题的本领,为今后在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目前支教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探索大学生支教实践活动发展的新思路,为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支教之一形式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和造就当今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作出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