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身世如何?

妙玉身世 如何??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这个妙玉来自姑苏,仕宦之后,父母双亡,师傅也死了,孤身投在贾府,生性偏僻骄傲。全文正面出场只有两次,一次请宝钗和黛玉喝体己茶,另一次是为黛玉和湘云续诗。看起来好像跟黛玉很熟,也很亲近,然而喝茶之前,从未写过二人交往。倒是宝玉去讨梅花时,有人要跟着,黛玉阻止,说跟着反而不好,很了解妙玉似的;黛玉那样小性子,妙玉当面讽刺她俗,她也认了,更见亲近。
这让我有点怀疑:难道两个人以往有交情?或者至少是祖上有交情?
但书中没有写,明着写出与妙玉有故交的是邢岫烟,说两人有半师之分。
黛玉对香菱也有半师之分,这四个人偏偏都是姑苏人氏。
总觉得这里面似乎隐含着什么。

然而书中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人物叫慧娘。在程高本中被删掉了,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她。
她没有正面出场,只是若不经意地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描了一笔: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初次读时,便觉得这段好不怪异,没头没脑地插入,看起来好像硬生生插在文中的一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然而慧娘此人却已经鲜活于纸上,让人很难忘怀;正如妙玉不过出场三两次,却形象鲜明得烙印在心上一样。
有一天,我忽发奇想:妙玉和慧娘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的时候,真把自己吓了一跳,觉得太荒诞了。然而静下来,却越想越觉得像,或许有点走火入魔,但不能不去想:
首先两个人的祖籍都在姑苏,都生于书香宦门之家,都精于书画,聪慧高雅。
不同的是,慧娘是“十八岁便死了”,而妙玉则一出场已经是“今年才十八岁”;慧娘并不仗着自己的绝技获利,凡世宦富贵之家,虽百般苦求,却难以多得;妙玉却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邢岫烟语)只得辗转离乡,投奔入贾府。
妙玉敬茶于贾母时,通过两人的对话不难感觉似有故交;而贾母收藏着一件“慧纹”,轻易不敢拿出来,只留在自己身边把玩,又可见对慧娘的看重——可否这样猜想:慧娘盛名远播,凡富贵之家为求一件绣品而用尽手段,软硬兼施,比如用各种奇珍异宝来交换(所以妙玉才会有那么多连贾府也翻不出来的宝贝),慧娘不胜其烦,又不容于权势,故而诈死远投,来至贾府藏身,却先到牟尼院借住,对外声称是下帖子请进府里来的。
至于邢岫烟说十年前与妙玉已经是邻居,彼时妙玉在蟠香寺修炼,也并不矛盾。那蟠香寺九成是慧娘家的家庙,她自小难养活,所以平时在庙里持戒,但并非真正的出家,所以是带发修行,并未剃度。她照样可以做她的大小姐,没事儿绣绣璎珞,玩玩茶道。
当然,以上想法有些离奇,不过是偶然起兴,先写在这里,以待高明吧,说不定遇见个旁学杂收通今博古之士把这个衍发开去,弄出一段“妙学”或“慧文”来也说不定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8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身份最特殊,虽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上,这令很多人不解。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通过我上几讲的探究,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那么妙玉的身世究竟如何?她在贾宝玉的人生途程里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曹雪芹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意图何在?这是我要跟大家接着来深入讨论的。

首先探究一下妙玉的身世。

  关于妙玉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两个人从旁介绍的。通过旁人介绍、评价人物,给读者留下印象,是曹雪芹常用的一个写作手法,对妙玉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第一次是在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里面,大家知道,古本的《红楼梦》十七、十八这两回没有完全分开,一直保留着一个待分开的状态,所以我说第十七、十八回,说的是古本的状态。在第十七、十八回里头,妙玉第一次暗出。这个时候大观园已经造好了,元春要来省亲,府里面为了迎接她来,就要做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的准备。当时府里面已经去买了来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时使用。在准备工作即将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仆人来向王夫人汇报,说除了这些小尼姑、小道姑之外,还有一个人您是不是考虑,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本是苏州人士——苏州当然也属于金陵的范围,金陵是一个大概念——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云云。其中有一大段话说她为什么出家,大意就是说她小时候多病多灾,往往有钱人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花钱请一些人做替身,替她去出家,结果这也不中用,她简直病得不行了,最后干脆让她自己出了家,她的病才好了,从此就带发修行了。而且,故事发展到元妃要省亲的时候,她就已经十八岁了。她真实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她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名字呢?没有交代,起码在前八十回里面,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书里只说她有一个法名——出家以后就要取一个佛教范畴之内大家互相称呼的名字,这叫法名——她的法名是妙玉。此外交代得很清楚,妙玉的父母已经双双亡故了,现在妙玉怎么生活呢?身边只有两个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就是说孤苦伶仃的。但是妙玉她也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仆人汇报说她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又极好,不是一般地好。那么现在为什么跑到都城来了?书里面反复说长安、都城,其实都是影射北京,影射清朝当时的首都北京。妙玉为什么到长安都城来?因为都城里面有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这是佛教界最珍视的一些文物。过去印度有一种树叫做贝多树,它的树叶很长,很厚,就叫贝叶,在上面可以直接书写经文,不用去造纸,有了这树的树叶,就可以直接拿它当纸用。在故事发展到这儿的时候,那仆人继续汇报说,妙玉前一年随她师傅到了北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妙玉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贾府的仆人,以向王夫人汇报的形式来介绍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