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以前叫鄂西州,为什么要改成恩施州?

光叫恩施州,体现不出其他县市的知名度,如果还叫鄂西州,人们知道的就不光是一个恩施,还有利川市、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等。

1.自治州现辖行政区划即原恩施地区的行政区划,首府也设在原恩施地区行署所在地恩施市,新中国成立后,恩施地区尽管名称几经变更,但其全称始终冠有“恩施”二字;
2.恩施是湖北省几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原恩施地区是湖北省农副商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历史上恩施与省内外、国内外的交往密切,近几年来在与国内外经济交往中,外面的人对“恩施”十分熟悉,而对“鄂西”普遍感到陌生;
3.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名称应“按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的规定,“鄂西”既没有反映我州所辖行政区划范围,又与本州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符,更不是地方名称,而“恩施”历史上就基本代表和管辖我州现行行政区划,又是地方名称,因此,“鄂西”改为“恩施”是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
4.“鄂西州”这个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恩施只是“鄂西”的一部分即鄂西南,并不包括鄂西北,人们习惯上认为“鄂西”泛指宜昌地区、郧阳地区和原恩施地区的一部分,其英文翻译为“湖北的西部”,因此,宜昌、郧阳等地的一些企业名称也冠以“鄂西”,容易发生混淆;“鄂西州”这个简称容易与省内的“鄂州”相混淆,致使一些资金、信件被错投,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受到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要求更改自治州名称。
在中国三十个自治州中,恩施并不是唯一州市同名的自治州,还有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都是同名。另外还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州、市名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4
历史沿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春秋时属巴国,战国时属楚巫郡。从唐代至宋代,鄂西实行羁縻州县制,从元代至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设立施南府,辖六县。民国成立后,废除施南府,各县直属于省。民国4年,属荆州道。民国15年,改为施鹤道,辖七县。民国17年,改为鄂西行政区。民国21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下辖八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湖北省政府迁入恩施。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恩施专署,辖八县。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49年设恩施专区,专署驻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8县。 1970年恩施专区改称恩施地区,地区驻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8县。 1979年撤销来凤县,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地区辖7县、1自治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1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以恩施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鹤峰土家族自治县,设立鹤峰县。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设立来凤县。撤销恩施县,将恩施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恩施市。12月1日自治州正式成立。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利川县,设立利川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国函[1993]36号)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01年与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及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起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
  2001年,全州原设1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撤并25个,现变更为88个;原乡镇管辖的483个管理区,撤销451个,保留34个(其中新设2个管理区)。
  2004年底,全州辖5个街道、37个镇、46个乡,个居委会、个村委会。
第2个回答  2013-04-14
看到了,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利川县,设立利川市。
第3个回答  2013-04-14
不知道,这样称,当然有他的意义所在啦!
第4个回答  2013-04-14
有鄂南就有鄂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