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和戚夫人的故事?

如题所述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这段历史,历史书上着重渲染了吕后对戚夫人的迫害,那时候觉得吕后真是残忍啊。但是历史远远不是这样简单,我们的历史书教给我们的,往往只是历史的一个截面,甚至连截面都不是,它只是想教给我们一种价值观,但是这世上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历史书上说吕后残忍,提到戚夫人,却只说她能歌善舞,善良美丽。笑喷。她要真善良,那才真见了鬼了。鲁元公主嫁给张敖,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帝由荥阳驰入关,选诸侯子尚公主,召年少貌美者三十人,入内廷听选。张耳之子敖,年方二十一,神清如冰玉,状貌雅丽,仪度翩翩。帝见之曰:“美哉!古之子都徐公,不能过也。”届期,诸侯子入内殿,设鹄射之,帝召公主垂帘观焉,用秦制也。公主羞畏不肯出,高帝骂之,乃出。坐於帘内,默然俯首,未尝仰视。张敖连射皆中的,其余中者四人。帝先以问公主,皆不答。帝指张敖曰:“此真佳公子矣。”公主不觉举眸一望,若微解颐者。戚夫人曰:“公主已心许之矣。”帝乃以敖尚公主========================看见没,人是戚夫人选的,不是吕后选的,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已经到了什么地步,鲁元公主刘乐是他的嫡长女,母亲尚在,又是皇后之尊,竟不能够决定她的婚事。张敖好不好,难说,史书上对他记载不多,只说他对老婆很好,很尊敬,但是,他没有别的作为,也是事实。如果他有本事有才华,只怕汉惠帝又得一臂膀。但是他没有,他只长了一张好皮囊。唯一让人觉得欣慰的是,他和鲁元公主感情尚可,但是没多久,张敖就被诬陷说要造反,刘邦要杀他全家,是吕后苦苦哀求保得一条命,被贬,封地和爵位都被剥夺,转给刘如意,刚好刘邦跟匈奴打仗打输了,这个无赖居然说,要把鲁元公主送出去和亲!历代和亲的公主虽然多,但是皇帝生的不多。而作为一个父亲,舍得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还主动这么干的,汉高祖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就不信刘邦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这时候大概还没有什么三从四德的说法,不过把已经出嫁而且已经生儿育女的女儿弄出去和亲,呃,不愧是流氓出身,很有创意啊。到底是谁让他这么有创意?到底是谁,容不下他的嫡长子、嫡长女?刘邦诚然不是东西,不过未必不是东西到这种地步。如果刘盈和刘乐挂了,谁得到的好处最多?能得到好处的人固然很多,但是能够实施这个计划的,只怕是不多。戚夫人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赵王刘如意在其中,又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什么样的境况下,刘邦会口口声声说,如意类我?对于刘邦来说,鲁元公主和汉惠帝,大概都不过就是他诸多子女中的两个,还是一个年老色衰的老女人给他生的子女,无论是逃跑时候三番两次把他们推下马车送死,还是三番两次找他们麻烦,送公主去和亲,杀驸马全家,夺其封地,还是推太子上战场送死,以及废太子,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对于吕后,这一双子女,就是她的命了。只怕比她自己的命还重要得多。谁要陷害他们,谁要置他们于险地,她的反应,一定是最激烈的。比如送鲁元公主和亲,吕后长跪于刘邦门外一日一夜,后来刘邦要让太子去跟英布打仗,是吕后全力劝阻,再后来,刘邦要废太子,吕后找的张良帮忙,商山四皓就是这么被请出来的。周昌劝阻了刘邦废太子的意思,吕后跪而谢之。戚夫人诚然年轻貌美,又能歌善舞,还很能讨好刘邦,仗着刘邦的宠爱在后宫之中飞扬跋扈,只怕也是难免,她年纪轻,没有经历过风险,大概就以为,搞定一个男人,就可以搞定整个世界,有时候是这样的,但是不幸,她的对手是吕雉。吕雉是什么人啊,刘邦当流氓的时候就跟了他,刘邦到处逃窜的时候,她养家,还要给他送饭,送衣物,刘邦起事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在家伺候公婆,抚养子女,到后来楚汉交战,她被抓去当人质,整整两年。很难说,西楚霸王会怎么对她,反正项羽说要烹了她和刘家两老,刘邦只说一句,别忘了分我一碗。我觉得,要一定的心理素质方才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啊。而她的家族,比如说她的兄弟、妹夫,也都是枪林箭雨中杀出来的,本事多不多难说,总是刘邦起事的家底之一,樊哙在灞上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如果大汉朝是一家公司的话,吕氏,起码占了一半的股份。这也就算了,有多少家族强悍的女人,自己一点担当都没有,但是吕雉是谁呀,她敢杀韩信啊!开玩笑,见了这种女人不远远躲开,跟她去抢东西,惹她的底线,是老寿星吃砒霜了吧。总之,戚夫人就这么一傻缺。所以说人要找死,天都没办法。刘邦对吕后很不够意思,但是对她戚夫人还是很够意思的,临死之前与诸臣盟誓,非刘姓不封王,也算是遏制吕后的势力了,后来又安排了周昌做赵国宰相,保证刘如意的安危,只要刘如意不死,估计吕后也不会动她。而且那时候,吕后未必有杀她的意思,也就是让她去干粗活,奈何戚夫人是千娇百媚的美人,如何受得了这样的气?话说回来,当初人家吕雉也是沛县一枝花,在楚营里,在时时刻刻死亡的威胁下,只怕比这个更腌臜的事,也都干过。区别就在这里,一个忍得,一个忍不得,一个是花,一个早被岁月打磨成了草,或者可以说是树,她要庇护她的子女,不长成树,怎么行?戚夫人的儿子一直有人庇护,就一直心甘情愿做一根藤,结果树死了,小树没长大,不足以依赖,她却偏偏以为是可以的。本该由她为自己的子女遮风避雨的时候,她给她儿子引来了灭顶之灾。同样是人,怎么可以有人蠢到这种地步?李隆基的母亲是死在武则天手下的,她死的时候,连一眼都不看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怕连累。慕容垂的第一个妻子姓段,和皇后关系不好,被诬陷下狱,受尽折磨,慕容垂都忍不下去,着人带话给她,说,你就认罪吧。她苦笑,我何尝不想认罪,但是我这一认罪,你和孩子怎么办?没本钱的时候,要学会忍,不忍,怎么翻身?武则天都能在感业寺忍下去啊。再看看她们的后来,李隆基干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慕容垂一生立过两个皇后,一个是冤死狱中的段后,还有一个也姓段,是前段后的亲妹子,而他所立的太子慕容宝,是前段后的幼子(这家伙不成器,另说)。历史书上告诉我们,吕后要杀戚夫人,因为她嫉妒。笑话。在那些人眼中,女人除了情情爱爱,就不会想别的了吗?在生存的威胁面前,它什么都不是。吕后和刘邦这一对流氓夫妻,走到这一步,到底还有多少感情,很难说。刘邦也不止戚夫人一个妃子,为什么其他妃子都能平平安安到儿子的封地去享福当太后,没有儿子的,也能够再宫中养老善终,唯有戚夫人,落得千古惨烈的下场?有的人是不能惹的。有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是不能够奢望的,特别是,没这个手段的时候。戚夫人就一有点小心计,有野心,有虚荣,但是不够聪明也不够厉害的女人,有什么法子呢,如果刘邦活得够长,她比刘邦早死,也许能够善终,问题是,汉武帝那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有这运气,她没有——不过她也应该庆幸,如果她碰上的是刘野猪,就算立了她儿子,也不会放过她。再看看最后的赢家薄太后是怎么做的,如果说当初忍气吞声是慑于吕后之威,那么后来,她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她依然要求葬在儿子身边,而不是去与吕后抢位置,说明了什么,识时务,知进退。吕后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地位,是血与火之中拼杀出来的,她与汉初那些大将,并肩作战过,她在朝堂上的支持,前有萧何,后有张良,陈平是怎么干的,刘邦要他去杀樊哙,他好吃好喝把樊哙招待回来了,实力横强如斯,刘邦不敢动,戚夫人居然想动。脑袋进水了吧。摸老虎屁股的代价,前车之鉴多如牛毛啊。春秋战国那一水的阴谋,她难道一点都没听说过?好吧,算那个太远,秦太子扶苏与秦二世的斗法,不远吧。至于后来,惹了李世民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以现身说法,惹了武则天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可以现身说法,惹了隋炀帝的那一票亲兄弟可以现身说法,惹了雍正的那一堆数字大军可以现身说法,皇太极是怎么弄死阿巴亥的,顺治是怎么整死他亲弟弟的,朱棣对待朱允炆的儿子很够意思的,不比吕后的创意差(老实说,朱棣的法子还更可怕一些)。政治从来都不是唱几支歌,跳几支舞,就可以玩转的——那不是人干的事,特别是,对手还是这么一对不要脸不要皮的夫妻的时候,早该有多远滚多远,不陪他们玩。刘邦统治天下,12年,前7年再跟项羽死磕,后5年先后跟韩信、英布等等诸侯斗智斗勇,天下并没有受他多少好处。吕后上台,执政15年,与民休养,汉朝的强大,是从她,从文帝,从景帝,一步一步强大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汉武帝的功劳,汉武帝只是消费了这百年的积累,穷兵黩武,功亏一篑。老实说,吕后的做法听起来是残忍了点,不过,跟凌迟比呢,跟车裂比呢,跟我国史上形形色色十大酷刑相比呢?区别只在于,吕后的做法是加诸于皇帝的宠妃身上,那可是千娇百媚的美女啊。而不幸,后来的男权越演越烈,所有当权者都强烈要求急刹此风,所以才作为一个最惨烈的例子载入后代的史书。跟烈女传一个意思嘛,要女人安分守己一点,你看看,吕后这个恶毒的女人啊,遗臭万年了不是。那是后话了。但是在汉史上,在这个民族那个还没有被完全驯化的时代,吕后是记入本纪的,作为一代帝王,与刘邦那个老流氓同列。呃,其实她做皇帝做得不算差了。加封诸吕算什么错,刘邦当了皇帝,还加封诸刘呢,难道武则天就没有加封武氏?不加封她女儿也不想当皇太女了。没什么好指责的。吕后死得早了点,62就死了,不然,真会称帝,历史从此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未可知。起码没有汉武帝,就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不会搞了两千多年还在这个怪圈里打转,走不出来……。话说回来,之所以后宫会有这么多可怕的阴暗的故事,无非就是,她们没有别的出路,后宫三千佳丽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灭绝人性的。人太多,资源太少,逼得每一个人,都不是人了。居然能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流传几千年,呃……我真是无话可说。反正我是写不来后宫倾轧的。朝堂之上争权夺利,明枪暗箭,还可以理解,但是后宫之内,大宅门之类的地方,完全想象无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刘邦由于宠信戚夫人,而欲立其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而准备放弃结发妻子吕后的儿子刘盈。虽然此事后来虽不了了之,但却引起了吕后对戚夫人的怨恨与嫉妒。
  刘邦死后,吕后摄政。她先是将戚夫人监禁于大狱之间,将其一头秀发剃光,并让其在狱中捣米。而此时,戚夫人又很不理智地吟了一首诗,诗的大意为:“我现在被吕后抓起来,命悬一线。我与我儿子(赵王刘如意)相隔三千里地,谁能把我的情况告诉他呢?”
  这一首诗吟得极不理智,马上就有人报到吕后那儿去了。至于是谁告的密,史书并没有记载。
  吕后听完后是勃然大怒,立刻召赵王刘如意进京,打算把戚夫人母子斩草除根,先杀了儿子,再杀母亲。
  因为先王安排了亲信的大臣周昌在赵王刘如意身边,而周昌又是吕后的恩人,所以吕后不好杀他,只是痛骂了他一遍。周昌很清楚,顶撞刘邦和顶撞吕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就让赵王刘如意进京。
  让吕后史料不及的是她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处于仁义,料到了其母要杀其弟,便将年幼的赵王刘如意的生活起居全部和自己安排在一起,这样吕后就杀不了刘如意了。
  但有一次,汉惠帝刘盈一早去打猎,与刘如意仅隔的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内,吕后听到消息,立刻派人强行将剧毒毒药灌入刘如意口中。待汉惠帝刘盈回宫时,刘如意已七窍流血而亡。
  然后她又将戚夫人抓来,砍其四肢,瞎其眼,聋其耳,割其舌,把她放在厕所中,称为“人彘(即人猪,当时的厕所是与猪圈相连的)”,但这时,戚夫人还是活着的。这样她还不解恨,还叫汉惠帝刘盈来看。刘盈看到了厕所中的这个血肉模糊无四肢的光头怪物的时候,嚎啕大哭,即病了一年多。后来,因为“人彘事件”的刺激,他从此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仅在“人彘事件”发生七年后,就抑郁而亡
第2个回答  2013-08-23
吕后之父吕公对面相有所研究,自认为女儿有凤凰之象,迟迟不肯将女儿嫁人,直到有一天见到刘邦,见他前额开阔有帝王之象,就开口将20岁的女儿许配给刘邦,刘邦因为家穷,到35岁还没娶亲,此时有富家小姐肯嫁,求之不得马上答应。<br><br>吕后嫁到刘家,刘邦的俸入不够家用,吕后还亲自下田耕种;其后,刘邦落为草寇,吕后也因此被官府抓进大牢。刘邦揭竿而起推翻了秦王朝,在和项羽争夺王位时,吕后又被项羽劫持成为人质28个月,被救出后,就帮助刘邦掌管朝廷,成为刘邦巩固政权的得力帮手。成为《史记》中有本人传记的二女之一。<br><br>戚夫人生于农奴家庭,是当时有名的歌舞伎,遇到刘邦后成为妃子,每天陪拌在刘邦左右,致使刘邦不理政务,将大权都交由吕后处理。戚夫人生有一子,取名如意,《史记》上记载“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可见戚夫人想利用得宠来为儿子夺取皇位。<br><br>不曾想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中剑,医生要他禁酒和女人,但戚夫人每天纵容他喝酒,并跳舞给他看,吕后知道告诫戚夫人刘邦需要静养,叫她多注意刘邦的休息,千万不要给他饮酒,戚夫人马上到刘邦前哭诉,说吕后禁止他们之间来往,刘邦大怒要废太子,但在大臣的劝住下没能实施;同时由于过多的饮酒和玩乐其病情恶化,不久撒手西归。<br><br>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便做了太后。吕后将丈夫的死怪罪与戚夫人,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关于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乃作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后知道后,以此为把柄,毒死了如意,将她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药,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