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农谚说“早晨立了秋,球后凉飕飕;晚上立了秋,秋后热死老犍牛”这句话怎么解释啊?

如题所述

立秋时节,民间有俗话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下午立了秋,热死老丫头;晚上立了秋,热死老黄牛。”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早上,则当天晚上天气就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主妇也要再受一段闷热煎熬的日子;立秋时间若在晚上,天气还要更热上一阵,老黄牛也受不了。 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古人将立秋的“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农谚曰:“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古人仰观天文,此时北斗星指向西南方,所以《历书》中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日有无雷声对农民朋友也显得尤为重要,农谚有:““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十天)”,若立秋日有雷电,农作物就要会歉收;如果天气晴朗,必然风调雨顺,一定是个丰收年。实际上,立秋有雷电对农作物的影响不会那么严重,但立秋后很多农作物要成熟了,若遇秋雨连绵连阴天,成熟的豆类、芝麻、谷子、稻谷、烟叶等无法收获,甚至会霉烂减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秋后一伏热死人”.民间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变降的转折期,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从气象的角度,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摄氏度,才可认定为秋天。  天文和气象专家表示,立秋不论是“早”还是“晚”,从这一刻起,我国气温将逐渐下降,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不过现在说凉为时尚早,那么天气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凉爽下来呢?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8月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8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早上,那么当天晚上天气就会变得凉爽;如果立秋时间在晚上,那么秋后的天气会更加炎热,甚至能把老犍牛热死。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但是,如果在晚上立秋,由于白天阳光的热量还在散发,加上秋季本身的特点是干燥,所以秋后的天气可能会更加炎热。
“球后凉飕飕”是指立秋在早上,由于气温在白天逐渐升高,当达到最高温时,突然遭遇秋季的降温,人们就会感觉到明显的凉意。“秋后热死老犍牛”则是指立秋在晚上,由于气温在白天仍持续高温,到了晚上降温时,由于热量还在散发,所以天气会更加炎热,甚至能把老犍牛热死。
这句农谚是一种民间智慧,是对立秋节气的形象描述。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秋季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热射病等高温疾病的发生。
第3个回答  2013-08-21
意思就是:过了立秋早晚就凉快了!但有秋老虎之说、就是交秋后,午间会闷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