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整首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月光明净,鹊飞人惊,诗人乍惊之后的反觉有趣,与后面的图景组成一幅动态相连的夜行图。“别枝”,胡云翼先生释为“斜枝”。从词的表面来看,是写夜行之景,主旨却在以此摹状夜行的情趣。苏轼诗有云:月明惊枝未安,一棹飘然自随。江山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月明惊鹊意亦同前,只是诗人更有一种孤独之感,鹊未安栖使他联想到平生遭际,于是月明星稀的夜晚别有一番感喟鼓荡在胸臆,明月惊鹊也仿佛曾受惊弓之险。又,周邦彦《蝶恋花》中有:“泪花落枕绵红冷”,则是虚拟而实写,但词人肯定于此境有过切身的观照,则是无疑的。他写枕上离人的想象,天明将别,情人整夜未眠,屋前树上栖身却也不安定,时动时鸣,离人听得很清楚,然鸟鹊仍可比翼双飞,以此反衬离愁别恨之深。
  
  以上诸家,辛词写一种纯美的摈弃了喧嚣尘虑的情景,和苏诗、周词皆别有一番感喟;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则有很深的禅意,他在幽静而生机盎然的境界里体验到了放弃贪婪,不再追求自我的扩张衍存的泰然心境。但不管怎样,他们所观察到的实景和烘托静境的方法却略有所同,静,往往由动衬托出来,但此处除了响声,尚有光感、亮度对静谧的烘托。光感的移动虽然极微极轻,然在素默以处的诗人心中却能敏感地体会到,况且鸟鹊振翅之响亦是由月光引起;再说鸟鹊振翅以后即复归于静,不会无休止地动下去,而月光却默默流注,在很长一个期间延续着,应是静美的本源和参照物。月光、惊鹊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俱极浑然融为一体,同为天幕下的自然风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7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第2个回答  2013-08-27
5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