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内容和风格的异同

帮帮忙,急用,下午就要呀,拜托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间也有首句入韵的。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诗相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有305首诗歌。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避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有100多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多用五言的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五言诗是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陈籍、应肠、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了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了接近现实的作品。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