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今不务衣食而不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天子使侍御史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

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有人又问:“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讲求,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的意思了。”

年成好的年代没有盗贼,是因为物质富足;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动乱,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因而认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活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所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官服佩剑,官爵实禄,那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因而认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由此看来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他们去做盗贼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不会有用处。

现在有关部门不从源头上担忧考虑,却一味依靠州县地方官去查办,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所有百姓经过九年的耕种,就可以储蓄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可以用礼义来教导他们。如今使得百姓衣食不足,政赋不匀,教化不修的根源,在于地方官吗?我担心这样做(指重法严令州县地方官查办盗贼)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以致动乱事件转增多的弊端,大概又要出现了。所以孔子说:“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推而广之,也可说:“要我使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再引伸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不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办法去呢?

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内盗贼蜂起,山东一带更加严重。天子派遣侍御史督促逮捕,并且对他们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于是下令州郡:“盗贼出现却不能捉住,长吏要牵连治罪。”要加重其事的惩处力度。我认为在防备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3
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有人又问:“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讲求,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的意思了。”

年成好的年代没有盗贼,是因为物质富足;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动乱,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因而认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活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所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官服佩剑,官爵实禄,那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因而认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由此看来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他们去做盗贼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不会有用处。

现在有关部门不从源头上担忧考虑,却一味依靠州县地方官去查办,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所有百姓经过九年的耕种,就可以储蓄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可以用礼义来教导他们。如今使得百姓衣食不足,政赋不匀,教化不修的根源,在于地方官吗?我担心这样做(指重法严令州县地方官查办盗贼)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以致动乱事件转增多的弊端,大概又要出现了。所以孔子说:“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推而广之,也可说:“要我使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再引伸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不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办法去呢?

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盗贼蜂起,山东一带更加严重。天子派遣侍御史督促逮捕,并且对他们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于是下令州郡:“盗贼出现却不能捉住,长吏要牵连治罪。”要加重其事的惩处力度。我认为在防备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第2个回答  2008-07-08
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有人又问:“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讲求,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的意思了。”

年成好的年代没有盗贼,是因为物质富足;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动乱,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因而认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活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所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官服佩剑,官爵实禄,那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因而认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由此看来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他们去做盗贼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不会有用处。

现在有关部门不从源头上担忧考虑,却一味依靠州县地方官去查办,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所有百姓经过九年的耕种,就可以储蓄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可以用礼义来教导他们。如今使得百姓衣食不足,政赋不匀,教化不修的根源,在于地方官吗?我担心这样做(指重法严令州县地方官查办盗贼)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以致动乱事件转增多的弊端,大概又要出现了。所以孔子说:“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推而广之,也可说:“要我使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再引伸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不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办法去呢?

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盗贼蜂起,山东一带更加严重。天子派遣侍御史督促逮捕,并且对他们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于是下令州郡:“盗贼出现却不能捉住,长吏要牵连治罪。”要加重其事的惩处力度。我认为在防备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回答者
第3个回答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