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正为什么要把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

如题所述

上海失守,南京岌岌可危,所以蒋介石考虑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8日晚,蒋介石急令所有在上海的作战部队撤出战斗,退守南京。1937年11月12日,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黯然收场。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城内人人自危,悲观情绪迅速蔓延。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上海距南京太近,还不到300公里,如果日军舰队从上海出发溯江而上,仅需一日便可到达南京。此刻蒋介石清楚的知道洛阳和西安已不再安全,唯有沿长江西迁这一条路可以走,利用中国的战略纵深,以空间换时间。

但是具体选在哪里,蒋介石心中还没有答案。就在这个时候,陈诚向蒋介石提议西迁四川。这提议让蒋介石想起了当年入川剿共途径重庆时的一段感受。

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不仅可以阻隔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多雾的天气还可以避免敌机的轰炸,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蒋介石当即接受了陈诚的建议,于是重庆成为了政府迁都的首选。

扩展资料:

迁都重庆的影响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还都南京

重庆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肩负了重大的历史责任,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1946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国民政府即将还都南京,决定在重庆恢复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营。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

迁都重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首脑机关和国家都城自东向西的大迁徙。重庆,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在多种力量、因素的综合,共同推动着重庆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其中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舞台。

由一座古老的军事城堡一跃而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活动与统治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指挥中枢,于整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发挥着首脑、中枢和灵魂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国民政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国民政府自1927年4月在南京建立以来,一直以南京为首都。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慌忙迁都洛阳。随即在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以洛阳为行都"。1由此国民政府开始了面对日本侵略行径选择陪都、行都的历程。 1935年3月,蒋介石率大批幕僚飞抵重庆,策划追剿红军,统一川政。从此,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注重西南建设,并力图把西南作为今后对日战争的根据地。3月4日,蒋介石在总理纪念周讲演时第一次指出:"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27月,蒋介石面对即将来临的中日战争,再次指出:"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10月6日,蒋介石在成都又说:"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各方面,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两天以后,蒋介石在另一次讲演中又强调:"日本人无论在东三省或者将来再在华北弄什么伪组织,都不相干,都不足以致我们的死命!我们今后不必因为在华北或长江下游出什么乱子了,就以为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四川能够稳定,国家必可复兴!"3蒋介石还确立了"改革四川的政治,整顿四川的军队,转移四川的风气,开发四川的交通,统一四川的币制"的建设方针。并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负责筹划、组织和督促,从而为控制四川军阀、中央军势力进入四川以及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顺利地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7月17日,在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卢沟桥事件第7次会报中,即有各院部会可"另觅小房屋,为机密办公处"的决定;7月19日的第9次会报又决定各机关的"重要文件另易地保存"。7月下旬蒋介石下手令:"各院部会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地办公并限三日具报。"与此同时,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将东部沿海地区各重要都市之居民及政府机关职员之眷属进行疏散,要求在不使人民感到恐慌的条件下,可先将老弱妇孺迁到他处;机关职员之眷属,则宜先期秘密离京,以保证政府职员安心工作。 随着平津等重要城市的陷落与华东局势的紧张,国民党最高层也越来越感到迁都是一个紧迫的任务。军委会于8月4日举行卢沟桥事件第25次会报会,主持会议的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即要求与会者对战时政府所在地加以慎重、周全的考虑,并讨论是否以武汉为宜。8月6日,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又内定"大战爆发后,如首都遭受敌人空军之激烈袭击,则迁往衡阳衡山"。虽然如此,但直到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国民党中央对迁都虽有考虑,但在"政府究竟应迁往何处"的问题上,仍未作出最后决定。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当天晚上,蒋介石即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面呈的"建议中央迁川,长期抗战的种种意见","甚表嘉许"。嗣后不久,他又明确告知国民党内的部分高级幕僚何廉等,"我们将迁都四川重庆",并令何廉"以此为基础计划同各部开会商议"。虽然此时尚未正式作出迁都重庆的决定,但国民政府内获知内情的高级官员,均已开始作西迁重庆的准备工作了。10月下旬,上海战事的日益吃紧及日本飞机对南京的频频轰炸,使得首都南京所受威胁愈趋严重,迁移政府及国都之举更是迫在眉睫。10月29日,国防最高会议主席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11月12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蒋介石与国府主席林森会商,共同决定迁都重庆。13日,军事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也频频举行会议,商讨政府的迁移事宜,"议定将南京非作战机关一一向上流移走,以备长期抗战"。15日,此时已代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职权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国防最高会议常会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都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酌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16日,国防最高会议在铁道部防空室内举行,蒋介石主持了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7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节节失利,日本侵略军直逼南京,南京屡遭日本飞机轰炸,迁都事宜迫在眉睫。11月中旬,在上海淞沪抗战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蒋介石10天之内召开了三次会议,商定迁都重庆一事。11月15日,作为国民政府最高决策机关的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决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11月17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率国民政府直属的文官、主计、参军三处的部分人员计1000余人乘“永丰舰”启碇西上,从而揭开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序幕。
第3个回答  2013-08-17
因为抗战开始,日本的进攻使国民党军队不断丢失国土,连首都南京都没有守住,所以撤到后方了。
第4个回答  2013-08-17
南京保卫战失败 重庆是山城 位于西南大后方 易守难攻 于是迁往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