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些关于《无愧于心》的作文素材

如题目,最好是一段一段的!谢谢!~

《无愧于性vs无愧于心》

我首先想到了人性。自从看了鲁迅的文章,我发现人性是罪恶的。倪匡的《头发》、《眼睛》也印证了这一条。郑渊洁说过: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我认为他刚好说反了,那些他看来有人性不吃人的人,实际上是把人性拼命掩饰起来了;而那些他看来没人性吃人的人,实际上是人性大发罢了。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罪恶的人性。罪恶人性的本质是:只为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当初说这句话的人可谓已经对人性大彻大悟。罪恶人性往往在你心灵选择的时候起到关键性作用。只要你仔细的观察每一个人,不难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作恶的念头,这是什么驱使的呢?就是人性。你是人,就一定有人性,这种人性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出来,就有了这样那样的罪恶。可是,尽管人类有这样那样的罪恶,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人性是不可能消除的,于是就没有真正的纯洁心灵。所谓的纯洁心灵,只不过是某些人努力要达到的屏弃人性目的。人性是无法消除的,因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另外一种力量压倒人性,去掩饰人性。这种人的人性如果被压倒的话,就会出现善良、同情心,才有那些舍己为人的人,这种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善良、同情心。
我记起一个辩题——舍己救人的价值——如果你舍弃自己的生命救他,那么他的生命就将延续;而如果你不舍弃自己的生命救他,那么他就会死——你是救还是不救?你去救他,只会有一个人活下来;你不救他,也只会有一个人活下来。看上去救与不救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救,你就将成为别人敬佩的英雄,因为你战胜了自己的人性,无愧于心;而你不救,你就会被别人鄙弃,因为这是罪恶的表现,尽管你无愧于性——人性。其实也不必去埋怨那些鄙弃你的人,因为他们同样具有人性。现实生活中的心灵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无愧于性”与“无愧于心”的选择。
这时再看那个登山者,他在看到那个冻僵的人的时候,内心一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一场“性”与“心”的斗争,他的心灵在选择:是要“无愧于性”,还是要“无愧于心”?他懵懵中救了那个冻僵的人。他无愧于心?不,其实他心灵无法选择,因为他的人性过于强大,而使他救人的力量不过是对无愧于心的人的羡慕,对无愧于性的人受到的鄙弃的害怕,这使他在过多的思考之后,才救了那个他自己也不知道该不该救的人。但是,他毕竟还是救了,这与只为自己的罪恶人性是相违背的,仅这一点也够让人敬佩的了——他的现实是无愧于心的,而内心是无愧于性的——而人们只能看到现实。
也许人生的意义在于无愧于性,也许人生的意义在于无愧于心。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人生意义,也许在你进行心灵选择的时候,会悟到真正的人生意义。无愧于性vs无愧于心?你的心灵会告诉你该怎样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