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窍。

如题所述

一、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能力之本质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有什么文凭,也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而是看他每天是否有所感悟,如果他不善于感悟,那么他就是一个“粗人”。

  一个人是不是有思想,不是看他能不能写文章,能不能口若悬河,而是看他是否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能不断沉思、不断感悟。如果他有沉思、有感悟,那么他就会有思想。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而是看他是否经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为,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二、自信心是能力的第一要素——能力之要素
  能力是一种可能性,是一个人努力运用条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我的能力公式是:能力=态度+条件+目标。因此,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态度,是人的倾向、是人的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核心是自主选择,其实就是自信心。

  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怎样提高自信心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阶梯过程:
  1、第一阶梯:体验。
  就是体验成功、小成功,然后大成功。

  2、第二阶梯:发掘自己。
  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以及个人优势区。

  3、第三阶梯:思维。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真正的自信心是一种稳定的思维体系。思维方法体系就好比一个生命的总坐标体系,是生命一切行为的指挥系统。事实上,具备相应方法论体系的人极少。大多数仅仅是在本能的推动下,使用经验主义式的或本本主义式的思维技术。这构成我们社会整体状态的燥动与倾斜,因此,建立科学的各具特色的方法论体系,是重要的一环。没有稳定的思维模式,自信则是主观的、唯心的,并不能稳定的。

  4、第四阶梯:习惯。
  就是行为程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信心最终是一种习惯,是内化的道德和智慧。

  一个的客观的自信体系的建立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第一要素——态度,除了自信心,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责任感和意志力。

  三、想得到,并且要做得到——能力之阶梯
  能力的实质是——想得到,并且要做得到。有知识但没有能力,或者想到了但做不到,看起来,好像只差那么一点点,实质上,差之甚远。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到,做不到呢?在“想到”和“做到”之间有一座怎样的桥梁呢?我认为这座桥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开窍”。

  人没有“开窍”时,即使知道了、想到了,还是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动,达到目标。比如:不善于读书的人,书读得越多就越糊涂,知识就成了人的拖累,而会读书的人,可以通过读书导致开窍。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这个问题。如:文化人的书呆子气与书卷气的比较,“书呆子气”的核心正是没有“开窍”,而文化人的“虚弱”、“缺钙”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我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开窍,也就是一个人如何开发自己的悟性?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质上也就解决了能力的自我培养问题:开窍=理解+顿悟。而所谓理解,就是可靠的概括;所谓顿悟,就是超越的思考。

  开窍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个经典阶梯模式:
  1、第一模式:读万卷书。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区分、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第二模式:行万里路。就是通过实践、体验、接触,在阅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与归纳。

  3、第三模式:阅人无数。就是大量接触不同的人,从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处,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4、第四模式:跟随成功者的脚步。模仿与跟随是普通人获得顿悟的一种捷径,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就是从训练中获得可靠的理解。

  5、第五模式:高人点悟。高人的启发与点悟,是人开窍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中国的所有智慧高度集中到“启发”两字之上。

  四、能力,在坚持之后的拐角处——能力之实现
  能力,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是人生的一种欢喜。世界上任何的欢喜,精神的、肉体的,都会在坚持之后的某一个拐角处出现。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坚持,没有坚持,就没有欢喜,也就没有能力。坚持,不是爆发力,是一种韧性,无坚不摧的往往正是这种看似绵薄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

  我们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做双手悬挂运动,通常在单杠上坚持做十几分钟就觉得再也坚持不住了,并从单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面。但我们这样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种意外的情况下,你的双手握住的不是离地面2米的单杠,而是离地面500米的机翼,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人营救,于是只有耐心地坚持着,这时,也许你能超乎寻常地坚持一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意志力在发生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8

如何开窍

师父现在给你们讲三 点,教你们自己怎么样来开悟。第一,行菩萨道,就是走菩萨正在走的路,菩萨在救人,我们也救人。菩萨在做功德救 度众生,我们也做功德救 度众生。菩萨持戒修十善业,我们也持戒修十善业,这叫行菩萨道。

今天给大家讲如来心,真如佛的意义,如来心就是真正的佛菩萨的心,他里面有一层含义,如来心就是真如心,真 实的真如佛心就是如来心。如来心是真正的,真 实的,坚强的。如来心就是你对这个佛性和佛心没有丝毫的怀疑,这里面还包含 着随缘心,清净心,还有涅槃心。学佛要学真正的本性和真如佛心,你真正的原始来的佛菩萨的心,就是本性,就是如来心。大家知道涅槃就是把这个世界看成无常的,自己开悟了,完全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 实性,你的心和原来一样,就是如来心。

佛菩萨告诉我们“不要明说”,就是不能对一些没有悟性的人直接去说法 门,不能明确的告诉他们,不能明说,学佛修心最需要的是自己先开悟。因为你告诉他这个法 门之后,如果他不好好的学,不好好的修,不开悟,对你来讲更不好。最好的方法是由自己先开悟,然后启发他们的悟性,让他们自己来感 悟,感受,然后明白,这个明白是从心里的明白,而不是听人家说了之后才明白的。比如:当自己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会恍然大悟,而人家给你讲了半天,就算是明白了,也是似懂非懂,不是彻底的开悟,明白了吗?你讲的东西他不能接受,因为他没有达到理解你所讲的这个理论的程度。当他达到理解你所说佛理的程度之后,你说什么他才会相信。

师父现在给你们讲三 点,教你们自己怎么样来开悟。

第一,行菩萨道,就是走菩萨正在走的路,菩萨在救人,我们也救人。菩萨在做功德救 度众生,我们也做功德救 度众生。菩萨持戒修十善业,我们也持戒修十善业,这叫行菩萨道。

第二,累积福德。福德和功德是两个概念,福德就是做善事,做很多善事来改善你的因果。但是善事,不能代 表你的功德。所以劝人学佛必须先从福德开始,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善事都不愿意做的话,这个人是不会做功德的。如果这个人一点好事都不肯做,你说他能做功德吗?绝对不会做的。只有当善根,智慧,定力,这三个因缘成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很强的功德,就是一个人的善根本性最要紧,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本性很好,良心很好,才能具备修心的基本条件,然后慢慢的修,要修出智慧,才能越来越接近佛法开悟。

第三,要有定力。许多人学菩萨,智慧有了,但是缺少定力。你们知道定力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修 炼而成的,有了智慧,一定要有定力。学佛 学 法,学到最后如果没有定力,就不能达到佛的成熟性,也就是说,要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成熟,这个成熟就是师父给大家讲解的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如果你想圆成佛道,在你做菩萨的时候,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本性,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让菩萨界圆 满过 度,最后达到佛界。如: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度人,愿做功德,很有智慧,可以定得住自己,不受各方面的诱 惑。如果这样修下去,就基本上圆成了菩萨道,但这个圆成是相应的圆成。

菩萨告诉众生,要善观因缘,你要学会善于去观察人家的因缘。比如:今天这个人与这个人关系很不好,很不开心。你首先要懂得去看,去观察这两个人的因缘果报,这叫善观因缘。很多人就是不懂,父母在吵架的时候,这个孩子非要插嘴,结果一个嘴巴被打上去了,这就是不懂得善观因缘。要救 度众生就要懂得善观因缘,你要想救 度他,首先要看看这个人和你有没有因缘,你有没有这个缘分去度他,去救他。如果这个人很恨你,不愿意理你,你去给他讲  法,你不是去碰钉子吗?人家看见你就讨厌,这时你能救 度他吗?如果这个因缘成熟就直接开示。比如:这个人学过佛法,你就直接开示,直接给他讲 法。师父因为有着看图 腾的功能就是直接开示,当然师父直接开示要比你们好,因为你们看不出来他的因缘,只能说你要好好修呀,也许人家会说,你还没有我修的好呢,所以要善观因缘。

下面师父继续给大家讲,如果你不去善观因缘,直接去开示,会让这个缘没有成熟的众生,得到害处。如果去劝说人家的时候,这个人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你就直接给他讲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实际上你是害了他。比如:你劝他,他不听,就算他嘴巴上不说,而心里已经不开心了,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意念,实际上你已经害他意识造业了,他心里在恨你,然后再胡说,那你就更造业了。他造业,你也造业,所以不成熟的人,不能去度,没有办法,佛菩萨都不能度尽众生,何况我人之辈呢?

你们只能挑已经成熟的果子来摘,而不能把那些没有成熟的果子摘下来,道理是一样的。有些人根本不开窍,你给他讲呀讲的,到后来他还会骂你,你又造业了。因为他们的善根福德,尚未具足。犹如一个人饭吃不饱,衣穿不暖,你去给他说:“你拿点钱出来投资好吗?” 他没有这个缘份,怎么来参与这些投资呢?对不对?这就叫看缘份,而且要具足才能去救他。另外在这个人因果还没有正式成熟的时候,你不能直接的去说法界的实相(法相实相),也就是当这个人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能告诉他这个世界的真 相。比如:很多人很满意他的人生,而且感觉活的很开心,整天喝酒吃肉,跳舞唱歌,感觉自己很有钱。这时你去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这样沉沦下去,会上不了天,到不了西方极 乐 世 界,会落入六道轮回受苦无穷限。

他们可能会立刻给你一个嘴巴,说你有病。因为他们缘分还没有到,所以不能跟因缘没有成熟的人去讲 法界的实相,讲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实相。这个世界真 实的面貌,因为这个世界是无常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是实相。因为他们缘没到,所以没有办法在心中升起一种平安和忍耐之心。比如:稍微有一点钱的老板,今天想着投资,明天想着做这个,又想着做那个,天天不停的想,天天冒险,他们永远不会平安的。要记住不论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平安,要忍耐,平安就是福,千万不要去贪,只要贪就会有危险,永远要有一个平安心,不论做什么事情,能不能成功,要有忍耐心,要学会无所谓,一切随缘。

学佛法要学境界,要放弃贪嗔痴,随遇而安。对众生要有缘份的才能救,自己的努力加上师父的加持才能达到效果,才能成功。如果师父拼命的加持,而你不念经,是不能改变你的因缘的。听佛法的人,如果他们的善根不具足,没有很好的善根,没有很好的福德,就会诽 谤你,讲你不好,对菩萨未来的道业造成业障,就是说对菩萨今后将来在人间弘 法 会造成业障。比如:那些缘份不成熟的人,就先留着,等师父去度他们的时候就比较圆 满了。因为你们去给他们讲时,他们不信反而会很恨你们,会感觉台长的法 门如何如何的,等师父再去给他们弘 法时,他们在心里已经有一种障碍,就会造成业障,因为有一个先入为主,我不开心了,我不听了,实际上你在弘 法时已经动了人家的因果,他本来不相信的,你让他非要相信的,所以就造成了障碍转成业障。下次继续给你们讲.  

恭录  用如来心  学佛度众  善观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