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字的来历?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因为太行山的关系,太行山位于中国东部,(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所以得名——山东

山东别名齐鲁。指的现在山东。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齐鲁是中国区域范围名称,该名始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扩展资料:

中文名称:山东省

外文名称:Shandong Province

别名:齐鲁、东鲁、海右、海岱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2副省级市15地级市

政府驻地:济南市

电话区号:0530—0539、0543、0546、0631—0635

邮政区码:250000—277000

地理位置:中国东部,黄海、渤海之滨

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 

方言: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著名景点:泰山、崂山、三孔、微山湖、沂蒙山、趵突泉、栈桥、蓬莱阁、等

齐鲁名人:孔子、孟子、墨子、孙子、莫言

著名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省花:牡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6
山东,又称“齐鲁”。齐鲁是西周在今山东地区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封国,对后世影响很大,号称“齐鲁文化之邦”。直到今天,“鲁”仍是山东省的简称。“山东”一名,在历史上出现很早。占国时代,秦据关中,即称崤函以东的六国为关东或山东,不过那时所谓山东,范围很广,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正如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卷一所说:“山东之称,古或指关东言,或指太行山以东言,不专指今山东也。”秦汉大一统局面出现以后,关中与山东在政治上的对立局面逐渐消灭,山东一名也开始出现广狭二义。广义的山东指崤函以东或太行山以东;狭义的山东与今山东大体近似。《史记·酷吏列传》引御史大夫公孙弘的话说:“臣居山东为小吏(指薛狱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儒林传》云:“(伏生)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方《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则齐鲁之号山东,应自此始。

山东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还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山东的历史沿革,夏、殷以前已不可考,西周、春秋时,山东分属齐、鲁、曹、滕、薛、郯、莒及宋、卫国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属齐,其南北各一部分属楚、赵。秦统一以后,在山东分置齐郡、琅邪、东海、薛郡、东郡等郡。楚汉之院分为三齐(临淄王田都、胶东王田市、济南王田安),不久为汉所并。汉代郡国并行,西汉初,山东大部分地区为刘邦的儿子齐王刘肥的封地。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十三部州,同山东分属表、兖、徐三州。东汉时,山东属青、徐、兖。豫(鲁国划为豫州)四州。三国魏略同于东汉。西晋初,山东分属青、徐、兖、豫、冀(统平原、乐陵)五州。亚怀帝永嘉(307-313年)以后,山东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南燕所据有。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平南燕,复置青、兖、徐三州,后又置冀州,治历城。其后为北魏所有,魏亡属北齐,不久又为北周所并。隋统一后,又恢复十三部州,山东分属青、徐、兖、豫四州。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十道,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北宋改道为路,分全国为二十四路,山东分属京东东路、京东西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治益都。至此,“山东”一名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元进分置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直隶中书省,称为“腹里”。明洪武元年(1368),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九年移至济南,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直到清代,始将山东政区的名称正式定为山东省,此后一直沿袭不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6

山东这个名字的来历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山东地区的行政区划为“齐国”,属于东方之国,因此又称之为“东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山地为主,故得名“山东”。另外,北魏时期,山东地区曾设立“东平州”,后来这个地名也逐渐发展成为山东省的名称。
第3个回答  2013-09-04
  山东作为地区名称,历史上出现很早,而且变化很大。春秋时期,晋国居太行山以西,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时晋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晋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则是指崤函以东地区。因为秦在关中,故称崤函以东六国(楚、齐、韩、魏、赵、燕)为山东六国,或云关东六国。此时山东与关东意义相同。如《管子》书就有“楚为山东之强国”语。汉初贾谊的《过秦论》多次用山东提法,如说“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又有“山东之国”、“山东豪俊”、“山东大扰”等说,皆指崤函以东地区。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卷一说:“山东之称,古或指关东言,或指太行山以东言,不专指今山东也。”

  秦汉一统之后,关中与山东(或关东)在政治上的对立沮失,山东的含义也发和了变化,出现广、狭两义。广义的山东是沿袭战国时的旧概念,狭义的有专指齐鲁地区的意义了。《史记·酷吏列传》载:御史大夫齐地菑川国薛(今山东寿光南)人公孙弘说:“臣居山东为小吏(薛邑狱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又《史记·儒林传》:伏生“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齐鲁之有山东之称,当滥觞于此。至于山东成为行政区划,是又经历了数百年演变过程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