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读后感,讲了什么道理故事简介

如题所述

大禹治水》读后感要围绕大禹的个人品质、治水过程中的艰难等方面,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

道理:大禹治水告诉我们,治水要疏堵结合,水流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想着一味的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为问题找到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告诉我们做大事必须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胸怀。

1、例文

我觉得大禹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精神能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比如说大禹看见洪水把房屋、庄稼都淹没了,人们无处可逃,葬身鱼腹。于是他马上找众人商量如何治水。

众人提出了很多方法都没用。这时,大禹想出了一个法子。首先必须对地形有所了解,于是,他为了查清地势,探明河道,带着一些人,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风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

大禹有难走到北,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样落下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经过了十三年,终于把洪水填平了。

大禹这种知难而上,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它的故事才能流传这么久。

2、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扩展资料:

读后感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2~3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还会一直流传下去,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千古流传,仅仅是因为他治水有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单单是因为他治理了水患,还有他在治水时候的精神,这个更为宝贵,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首先,在远古的生活条件下,水患是无情地。对于生产力低下的故人来说,果腹吃饱才是大多数人活着时候奋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是首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时常发生的水患成为破坏这种环境的首要因素,因此,治理水患就成为实现果腹吃饱的首要困难,这也是大禹在治理水患过程中,可以一直团结其他人的根本原因,不跟着他干,生存就会成为问题。

其次,在治理水患过程中,诞生了传唱至今的职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今天看来,夏禹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更多的是在这种奉献的精神上,为了完成大家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温馨,一心带着大家干事创业,这也是现在职场所倡导的精神,也是因为这样,夏禹的故事才会一直流传至今。

最后,在职场中,所有的人都喜欢大禹这种精神。对于上级而言,能够为了工作,不惜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这样的人才,都是值得倡导的,他们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对于下属来说,这样的领导也是幸运的,跟着这样的领导做事,身体力行的带你创业办事,可以产生很大的职业认同感,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和魔力。

大禹治水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体现的是放弃个人家庭温暖,为了大众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精神,事实上流传下来的就是这种奉献精神。

第2个回答  2018-01-26

大禹治水的故事读后感

大禹治水是古老简单的故事,面对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失败了,被处死;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采用“疏”的办法,成功了。这里面对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伟大和重要的启示,就是“疏导”。

大禹当时治水成功与否是决定民族命运的大事,人们纪录大禹的故事就是记录这件真实和伟大的实践。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感激大禹的功劳,记住和学习更多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其实,这事件对中华民族最最重要的启示是“疏导”的思想及其办法。

大禹治水重在疏通而不是堵截,这在今天仍然适用。从治水方面讲仍可加利用,上升境界的话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那就在为人处事等方面,其可以理解为世事不在于强加施压,而在于顺势正确引导以达到希望达到的美好的目标。

第3个回答  2020-07-24
道理:大禹治水告诉我们,治水要疏堵结合,水流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想着一味的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为问题找到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告诉我们做大事必须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胸怀。
第4个回答  2020-12-26
不是的,还因为"三过家门而不入" ,体现了他的大爱和无私奉献精神。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