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怎么样?

那里好不好呢?

曲靖市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水平高,气候宜人。

曲靖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开发区之一,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曲靖是云南省重要工商城市,综合实力居云南省第二位。2020年,曲靖市实现生产总值2959.35 亿元,同比增长6.6 %。

曲靖先后六次登“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曲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曲靖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制史,早在三国、魏晋时期的500余年间就是整个南中地区(今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

秦修“五尺道”,西汉设味县,西晋为宁州,新中国成立后设曲靖专区,1970年改曲靖地区,1997年撤地设市。

在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中,留下了爨文化、铜商文化、尊师重教、崇文尚礼等历史人文积淀和“南碑瑰宝”——爨宝子碑、“神品第一”——爨龙颜碑、铜商古驿道等名胜古迹;享有“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美誉。

曲靖是4.2亿年前登录鱼类和人类鱼形祖先的起源地之一,被古生物学界誉为“鱼的故乡”“化石圣地”。红军长征两过曲靖,1935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曲靖三元宫召开会议,作出了北渡金沙江的重要决策,成为继遵义会议、扎西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曲靖

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市情简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9
曲靖还是很不错的,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云南省第二大城市,但是城市各方面做得还是很到位的,环保措施还受到过联合国的表彰,旅游景点也很多,有“滇东小春城”的美誉。

曲靖市是珠江源头第一市,爨文化的发祥地。自蜀汉至唐天宝年间,是“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有“云南咽喉”之称,为云南进入内地、到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铅、锌、锗、硫、磷的蕴藏量均居云南省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烤烟产区和云南省粮食、油料、蚕桑、畜牧、能源、汽车、化工、建材基地。珠江源马雄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陆良彩色沙林等风景区与享誉海内外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相映交辉。

概 况

位置面积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珠江源头,和黔、桂两省(区)交界,自古为内地入滇之重要门户,素有“云南咽喉”之称。市境在东经103°03′~ 104°50′、北纬24°19′~ 27°03′之间。东与贵州省六盘水市、兴义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毗邻,西与昆明市嵩明县、寻甸县、东川区接壤,南与文山州丘北县、红河州泸西县及昆明市石林县、宜良县相连,北与昭通市巧家县、鲁甸县及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市境东西最大横距10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02公里。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的13.63%,其中,山区约占88%,坝区约占12%。市政府所在地麒麟区,海拔1881米,离省会昆明130公里,既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西南攀西—六盘水“金三角”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曲靖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市境内的南盘江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留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秦修“五尺道”,把曲靖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治味县(麒麟区)。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 降都督于味县,统管“南中”(包括云南全境及川南、黔西一部)地区。西晋至唐初,先后设宁州(全国19州之一,直属中央王朝)、南宁州、郎州,仍治味县,近500年一直是“南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宋大理国时期,设石城郡于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曲靖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南宁州为南宁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曲靖府,清初云贵总督曾驻曲靖。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东道,民国二年(1913年)废曲靖府,改南宁县为曲靖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曲靖县。1950年3月25日设曲靖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曲靖等7县,11月改称曲靖区专员公署。1954年7月,曲靖、宜良两专署合并为曲靖专员公署,共辖曲靖、沾益、富源、宣威、会泽、寻甸、马龙、嵩明、路南、宜良、罗平、师宗、陆良13个县,行署驻曲靖县。1983年9月撤销曲靖、沾益两县,成立县级曲靖市,宜良、路南、嵩明3县划归昆明市,曲靖地区辖8县1市。1997年5月6日,撤销曲靖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曲靖市。原所辖县级曲靖市分设为麒麟区和沾益县。寻甸回族自治县于1998年2月8日划归昆明市。 

行政区划 2005年,曲靖市辖1市1区7县,即宣威市、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下设124个乡(镇)、街道,其中镇61个,乡54个,街道9个;1551个村(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2005年全市年末总人口达587.5万人,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非农业人口达73.3万人,增长2.9%;男性308.9万人,增长2.0%,女性278.6万人,增长2.13%,性别比例为111,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达40.9万人,占总人口的7%。少数民族种类有26种以上,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39.8万人,分别是彝族22.2万人,壮族3.1万人,苗族2.8万人,回族7.4万人,瑶族0.23万人,水族0.96万人,布依族3万人。

地理气候 境内乌蒙山脉是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点会泽县境内的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会泽县小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处海拔695米。境内多为高原山地,有万亩以上的坝子34个。其中陆良坝子771.99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大坝子;曲沾坝子面积435.82平方公里,为全省第四大坝子。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碳酸盐岩面积大,矿藏种类多、藏量大、分布广。山高谷深、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0多条,以南盘江、北盘江、小江、黄泥河、以礼河、块择河为主要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南亚热带到北温带6种气候类型,以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为主。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会泽、宣威、富源属暖温带气候,其他县(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年均积温4100℃,年均日照时数2108.2小时,年均日照百分率49%,年均太阳总辐射506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无霜期240天,最长的达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028.7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不稳,风高物燥;夏雨集中,涝旱兼有;秋温低,阴雨多;冬干冬暖,常有霜雪;日照多,分布不均;积温高,夏季高温不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09
那里好呀
相当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