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业发展历程

重庆商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人自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随后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办的蒸气机械缫丝厂、棉织厂、玻璃厂、机制纸厂、仪器公司、制药厂、电厂、矿业开发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特别是1907年独川电灯公司及天府煤矿等基础工业的出现,给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到1933年,全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1927年,重庆商务督办公署改组为市政厅。1929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重庆市,市政厅改为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任市长。潘文华在担任重庆商务督办公署督办和重庆市长期间,把通远外门到上清寺一带开辟为新市区,使重庆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修建了连接新老市区的南区、中区、北区三条主干道,并成立自来水公司,修建大溪沟发电厂,收回了王家沱日本租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31日,国民政府电告前线将士,"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继续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8
现状一般,是个非常年轻的直辖市,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当有前途。。
第2个回答  2013-09-08
还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