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土家族的风俗,还有服装图片!

我是土家族的但是了解很少!现在学的民间工艺,想了解一下!

如果你到湖南省风景如画的张家界风景区观光,又恰逢春节到达土家族聚居的村寨,一定会被有上万人参加的“调年会”(又称“摆手舞”)的壮观场面所吸引。

调年会,土家族又叫“社巴”。它是与祭祖、祈、求丰收相联系的歌舞活动。届时,各村寨的调年坪和摆手场上锣鼓喧天,男女老少跳起摆手舞。大家的动作粗矿有力,幅度大,双手摆动干净利索,手不过肩。用摆手动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既是一种绝妙的艺术,又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民间体育活动。同时还有汉戏、阳戏、车车灯儿、龙灯、狮舞等表演。调年会少则三无,多则七天,热闹非凡。国内外游客都会为如此热闹的气氛感染,情不自禁地参加到集体舞蹈之中。

土家族有570.4万多人,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区还完整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2 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湘西、鄂西一带。自称‘哗兹卡”,意为本地人。明代土家族士兵和汉族、苗族等民族士兵一起曾经多次到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的侵略,立下战功。太平无国革命运动期间,土家族人民支持和配合太平军在湘西、鄂西一带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封建斗争。1927年至1935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家族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不少土家族优秀青年参加红军,奔赴抗日前线。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湘西特委和鄂西特委领导下,土家族人民积极地进行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男子勤于星田耕地,善于渔猎,女子工于织绣、善于持家。

土家族的服饰,女装为左枉开襟,大袖,并滚镶二至三层花边的短衣,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土家族的房屋一般靠山或近水,成老虎坐山形状。因气候和地形不同,他们中也有一些人住高脚吊楼。土家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祖先。“过赶年”即提前一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民间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史诗、山歌最为著名。吹奏乐器有“哆哆嚷”,流行于湘西龙山、永顺和保靖等县。“咯咯隆”为竹制,长约13厘米,有发音簧片,管身开三或四孔,有两种不同音阶。咚咚喹曲牌丰富,一般有固定标题,表演时有独奏、齐奏、合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抓走土家族青年巴涅涅,其妻冬冬削竹为笛,每日吹奏寄托思念之情。后人仿效冬冬吹奏的调子,故名“哆哆隆”。湘西、鄂西流行“打溜子”,用的乐器有头钹、二钹、土锣、马锣等,三至四合奏,巧妙配合,节奏鲜明,能演奏出一百多个优美曲牌。“毛古斯”,是逢年过节演出的小戏,以对白为主,有时还要穿插合唱或对唱,在坪坝中表演。演员与观众混合为一,观众也可以插进去打诨,共同演唱。表演者全身上下裹着稻草,头上还要扎上三四根草辫。领头的叫“老毛古斯”,其余叫‘叫小毛古斯”。“毛古斯”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的生产生活,如打猎、捕鱼等。

土家族妇女擅长编织‘洒兰卡铺”,亦称“土锦”、“溪州斑布”。“西兰卡铺”用于做服装或被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一个名叫“西兰”的土家族姑娘所创造的。妇女衣服上五颜六色的花边及小孩的抱被都用这种“土锅”制作。“土锅”质地厚实,经久耐用,花纹朴素,图案绚丽,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姑娘到了10多岁,就要织就最好的一块“西兰卡铺”,出嫁时用来当盖头,赶歌舞会时用来做被风;若丈夫出远门,则用它为丈夫包衣物,表示妻子的心随时伴随在亲人的身边。“耍石磁”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石碰形状像鼓,中间有孔,用约1.6米长的木杆两端各穿一砣而成,是古代土家族人民用来防御敌人的武器。“要石舵”时,单手或双手握杆举起,在头部上方交手旋转或向各方推出,作攻击状。

土家族的饮食很有特色。“油茶汤”是土家族喜爱的食品,是用油将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成褐色茶浆,再加水稀释,烧开后投入食盐、大蒜、胡椒和其他作料而成。现在有的又掺入炒米、油炸豆腐、粉丝、蛋片等,味道更好。湘西的土家族,由十当地盛产糯米,最喜欢吃糯米粑粑、糯米团和火炕腊肉。还喜欢吃辣椒、花椒和山胡椒。土家族一十分好客,客人进屋,夏天要先请喝一碗糯米甜酒冲凉水,冬天则先请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吃饭喝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7
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

丧葬:行土葬。

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