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历史上有赤壁之战吗?

不知道里上真正的有赤壁之战吗?
我很想知道!

当然有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裴松注:
注[二]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

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

,吴志为是。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

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

,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同瑜、程普等行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

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

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
乐安平定,(程普)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黄)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结论:
1、从魏蜀吴三书各自的记载都可看出,将赤壁之战功劳全归于周瑜是明显错误的
2、魏蜀吴三书均记载了刘备在赤壁破曹公,可见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功不可没
3、根据资料可推算,刘备当时总兵力2万多(关羽1万+刘琦1万多),可见刘备并不穷酸,派出1万参战应该不是问题;孙权家底不知道,但能遣出3万水军出阵,周瑜程普分任左右督各领1万人,其

余人零散加起来大约1万人。
4、诈降烧船之计由黄盖提出、由黄盖执行,与周瑜、诸葛亮均无关系。不过做为黄盖的上司,周瑜没有否决他的计策也算一功罢
5、曹操的损失,“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时又疾疫,北军多死”,呃,相当的惨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8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与曹操集团的一场大战,但是真的存在吗?

据说当时曹操带着83万雄兵南下,准备一举荡平整个江南,而孙权和刘备这边的人马实在是太稀少,连曹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都在奉劝孙权投降。

作为手握重兵的孙权,到底该如何选择,其实决定了这一场大战的结果。好在孙权在忠臣们的支持下,选择跟曹操抗衡到底,这也给了刘备得以喘息的机会。

不过很奇怪的是,曹操的大军,居然在一把大火中,就土崩瓦解了。孙刘联盟不过七八万人马,却击败了曹操83万大军。

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为赤壁之战渲染了很多背景和手段,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绝对不是文学作品中写的那么精彩而轻松。

所以很多学者现在甚至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赤壁之战的存在。因为诸葛亮作为这场大战的亲历者,在《出师表》中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赤壁之战。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这一战是他们的翻身仗,不可能没有记录,所以赤壁之战的真实性确实值得怀疑。

不过曹操饮马长江与孙刘联盟对峙的事情,应该是千真万确的,毕竟曹操是打算一统江山的人。那么我们应该要追问一句,曹操到底在哪儿饮马长江的呢?

space
赤壁之战真的存在吗?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

2、为什么说赤壁之战根本不存在
《三国演义》说赤壁之战就是曹操开着大船浩浩荡荡来收拾南方的孙权刘备,当时曹军15万,孙刘加一块5万,实力悬殊,结果诸葛亮周瑜俩人就想办法先利用庞统骗曹操用铁链子把船都锁到一起,再让孙权的大将黄盖假装去投降,驾着船到对岸的曹操那儿点了一把火,就这样由于曹操的船都被链子锁住,只能任他烧,跑也跑不掉了,这就是赤壁之战,以弱胜强,流芳千古。

但是这为人津津乐道,几百年的连环计,火攻计都是假的,是吴人自己编的,看历史真相咱不能看《三国演义》怎么写,那是小说,得看历史书《三国志》。

在《三国志》里确实有赤壁火攻这事,但问题是它只出现在《周瑜传》,别的地方都没有提,如果真的有赤壁之战火攻这事,那《诸葛亮传》、《黄盖传》、《鲁肃转》都应该有记载,可惜的是并没有。《周瑜传》自说自话就很可疑了,可能有人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功劳最大,所以大书特写,别人只是参与,就省略了,我们先暂且这么认为,但是,即使我们只看这《周瑜传》,这里面也有很多的矛盾,怎么说呢?

赤壁之战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说诸葛亮和周瑜同时想到了”火攻“的计谋,可惜计谋虽好,奈何天公不作美,因为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曹操在上游,孙权在下游,想冲过去给曹操放把火其实非常的困难,当时刮的又是西北风,放火的船是又逆流又逆风,根本没法走,所以周瑜给愁得一病不起,于是这就有了著名的诸葛亮借东风,在《周瑜传》里是这样描述的:说夜里东南风四起的时候”船去如飞“,点着了曹操的船。

就是这四个字出了问题,”船去如飞“,虽然说刮大风扬起帆,这船走的还是很快的,风力应该能大过水力,但是由于长江这一带的水文环境很特殊,水流非常疾,水力要比我们想象得大很多,风力不可能大过水流之力,东吴那边的船自然也就不可能从逆流方向”如飞一般迅速冲向曹军“,再怎么快,曹操也能在一旦发现不对的一瞬间做出有效反应,想办法跑路。

但是有人也会说了那可能是那风大的不行,暴风把船吹得飞一般逆流而上。我们要说的是就算是龙卷风了来了也没用,因为还有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三国时期中国压根就没有帆船,在电影电视中那么大的帆船都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扬帆借风什么的就是在胡说。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的船一般以木筏为主,就算是比较精细的大船也没有桅杆没有帆,真正的帆船是在东晋以后才有的,所以三国时候船一般都是靠人力划动或顺流而下的,既然没有帆,那风再大有什么用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30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5
历史上有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01
没有,这是吴国人编造的谎言,其原型是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