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是不是很卑鄙

仁义口中述,狡诈心中藏。自从他听了张良张司徒的话之后似乎变的越来越来越来卑鄙了,统一天下之后杀了韩信,为什么?是为了给他的项老弟报仇还是怕韩信推翻他的天下?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地说刘邦不是一个卑鄙小人呢?理由有二,第一是他不卑鄙。物理学上说,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是需要有一个参照物的,“卑鄙”显然是精神领域内一个动态的名词,所以它也需要一个参照物来界定,关于这个理由,我下面还会详细一点说一下,这里先说第二个理由。这个理由是:刘邦即使是卑鄙的人,也不是“卑鄙的小人”,他哪都大,身材高大,耳朵也大,史书上说他“耳垂过膝”,想想看,耳朵大得都垂到脚上了,比猪八戒的耳朵还大呢;他的官也很大(那个时候好像没有官比他大),他的岁数就更大了,想想啊,他死的时候是62岁,到现在都两千多数了。基于这个理由,我认为刘邦绝对不是“卑鄙小人”,假设他真的很卑鄙,那也应该是个“卑鄙大人”或者“卑鄙老人”……当然,“他真的很卑鄙”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我将在下面推翻它。

我上面说,界定一个人是否卑鄙是需要一个参照物的,我给刘邦找了两个参照物,一个活的,一个死的。活的淡白浅香在她的贴子里已经给我找好了,就是关中王(楚王)项羽。死的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我认为这两个都是很有力的参照物,项羽曾是刘邦的同事、上司和敌手,可以说是刘邦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而司马迁和刘邦生活在同一个世纪过,刘邦死后不到七十年司迁生就出生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距离刘邦生活的年代不过百年左右,所以他知道的东西一定是所有史学家中最丰富、最真实的;他提供的关于刘项的资料当然也是最具权威性的了。以这两个参照物来看,如果以项羽的卑鄙指数为1来计算,刘邦的卑鄙指数就一定是负数。

就拿刘项二人的职称来说吧。反秦起义初期,项羽跟着他的亲戚项梁在会稽起义,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后来两人都受楚怀王指挥抗秦,发兵的时候,楚怀王和各将订下盟誓:“先入关者王之”,后来刘邦率军攻入秦都,迫使秦王子婴投降,然后还军霸上,本来照道理刘邦就应该是楚王(关中王)了,结果项羽随后带着四十万大军破关而入,在鸿门欲杀刘邦抢占胜利的果实,刘邦当时只有十万军队,幸好他临危生智,隐忍退让,把楚王之位及关中的丰沃民土献于项羽才得已不死。最终项羽背弃当初的协定,背判旧主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楚地的九个郡,建都彭城。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如果说后来刘邦违反以“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的协定,“暗渡陈仓”发兵征伐项羽是背信弃义的话,那么也是因为项羽不信在先,刘邦只是在讨回原本属于自已的东西而已,试问刘与项,孰君子,孰小人?

再说待人。淡白浅香也说教参里言项羽刚愎,不听人言。这很对,刘邦说,他打败项羽靠的是三个人:陈平、张良、韩信。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且还不信任他,所以他败了。其实陈平和韩信原来都是项羽的手下,因为不能受到项羽的善待才转投刘邦门下的。这两个人到了刘邦手里就成了名垂青史的“汉家三杰”,功业标炳,而同样才华出众的范增,只因跟了项羽,闹得一事无成,最后还要给这个悲剧英雄陪葬,一个不能善待身边的人,一个给予支持自已的人以丰厚的回报,试问刘与项,熟君子,孰小人?

都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刘项都曾是王者,那他们待百姓分别是如何呢?史记中的记载是,刘邦率军攻打秦国,出发的时候军孤势微,一路上是得道多助,实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最后秦王子婴摄于声势,具结国库银钱与治制凭据信物等,在路旁跪迎刘邦的到来;而项羽为了跟刘邦争位,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就像鬼子当年在中国采取的三光政策一样。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刘邦入关后废秦朝苛法残律,不事高企的税费,与民休息,致力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生产;项羽凭武力把刘邦逼出关中后,实行的却是高压高税政策,只重搜刮民力以供享乐和加强军队实力,搞得关中哀鸿遍野,最后被天下抛弃,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在垓下横剑自刎。试问刘与项,孰君子,孰小人?

谈论刘项这样的王者之德,应该区分为两部份来谈。其个人喜好、得失、作为,无关人民的,是小德;于天下人民之贡献,则是大德;项羽以超强的勇武,取得广沃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却没有站在天下和人民的高度去行事,自封西楚霸王后,在领地上封了十八个莫名其妙的王,把取得的土地像画格子一样你一块我一块地分给那些他认为该打赏的人自已玩去,爱怎么玩他不管,也不想管;刘邦在其当代,结束了秦王朝未期的社会乱像,平息了残酷的战火,给人民以安定的生存环境,又一次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于千秋历史来说,汉王朝的建立,确立了秦王朝开创的中华疆土和文明的一体性,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来的贡献;成王败寇,试问刘与项,孰君子孰小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