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强对流天气成因

珠峰的强对流天气成因是什么?给点具体介绍!谢了

  当然是因为其特殊地貌所致。科学家们发现,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
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就立刻被强烈的西风吹向东方,于是一面“云
旗”就高高飘扬在峰顶了,被称作“珠穆朗玛峰的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上,一般说来,海拔5—7千米的地区为冰雪覆盖。7千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因此多为裸露的碎石表面。每当日出后,受太阳直接照射,地表面性质不均匀,受热状况也就不同。冰雪面反射掉的热量较多,气温要比自由大气的温度低些。而碎石表面吸热快,地面附近的气温比自由大气的温度要高得多。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就会产生两个方向不同的局地环流。在7千米以上至峰顶,维持着显著的上升运动。在临近冰雪和碎石交界的地方,这部份冰雪面受热升华,给上升气流输送水汽。这样,既有了上升运动。又有水汽来源,成云自然就容易了,再加上珠穆朗玛峰顶部的高度,也正好接近于该地上升气流的凝结高度。因此,在顶峰常有对流性积云形成。云形成时被高空风吹拂,远处的云被吹散,近处的却由于不断成云,而被聚留下来。随着高空风、上升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不同,旗云的形态也就不断变幻着。显然,由于夜晚碎石表面强烈的辐射冷却,沿山坡下吹的山风盛行,因此夜晚珠穆朗玛峰顶很难形成旗云。一般说来,珠穆朗玛峰旗云自日出后产生,中午前后最为明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上,一般说来,海拔5—7千米的地区为冰雪覆盖。7千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因此多为裸露的碎石表面。每当日出后,受太阳直接照射,地表面性质不均匀,受热状况也就不同。冰雪面反射掉的热量较多,气温要比自由大气的温度低些。而碎石表面吸热快,地面附近的气温比自由大气的温度要高得多。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就会产生两个方向不同的局地环流。在7千米以上至峰顶,维持着显著的上升运动。在临近冰雪和碎石交界的地方,这部份冰雪面受热升华,给上升气流输送水汽。这样,既有了上升运动。又有水汽来源,成云自然就容易了,再加上珠穆朗玛峰顶部的高度,也正好接近于该地上升气流的凝结高度。因此,在顶峰常有对流性积云形成。云形成时被高空风吹拂,远处的云被吹散,近处的却由于不断成云,而被聚留下来。随着高空风、上升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不同,旗云的形态也就不断变幻着。显然,由于夜晚碎石表面强烈的辐射冷却,沿山坡下吹的山风盛行,因此夜晚珠穆朗玛峰顶很难形成旗云。一般说来,珠穆朗玛峰旗云自日出后产生,中午前后最为明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12
是珠峰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上,一般说来,海拔5—7千米的地区为冰雪覆盖。7千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因此多为裸露的碎石表面。每当日出后,受太阳直接照射,地表面性质不均匀,受热状况也就不同。冰雪面反射掉的热量较多,气温要比自由大气的温度低些。而碎石表面吸热快,地面附近的气温比自由大气的温度要高得多。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就会产生两个方向不同的局地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