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则论语什么意思?

具体的疑问是什么,还有乐云乐云怎么读,还有深层含义是什么?重点词语解释?

意思是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出处:《论语》中的阳货篇。

孔子动辄教人学礼乐,这个礼并不是普通的礼貌,所以我们强调说它就是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哲学。孔子这里说,礼,并不只是送火腿,这是情礼的一点表达而已,主要在文化的精神,乐也并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有礼物有音乐,就有了形式。而有了形式,就容易走样,内外脱离。玉与帛本身并不是礼物,恭心敬献才成为了礼物。钟鼓本身也不是音乐,虔诚地进行演奏才能成为音乐。

礼需合乎仁,才叫礼,并非只是送火腿,主要在于文化的精神。乐需合乎仁,才叫乐,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升华到乐观的境界。“礼”和“乐”有一种勃勃生气和内在力量,是道德的精神感召与唤醒,是追求适度和谐与最大福祉,也是礼乐人文教化的最高境界。

扩展资料

礼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区别于动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礼。礼是人类稳定的自觉形式,是人类对自身野蛮性的自觉矫正。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有外显行为,也有标志物。

比如九鼎是天子地位的礼器,玉帛、钟鼓都是礼的标识物。玉,在孔子时代是君子人格的礼器,我字“子玉”,源于君子人格的追求,是人格自觉,也是自我期待和约束。

礼之内涵,却服务服从于仁、义、信、道等。现代人阅读《论语》,传承儒家文化,不是传承标识物,不是传承程序,而是传承精神,并使之现代化,这就是儒学现代化的路径和追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阳货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孔子问道:“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乐云读作yue(四声)yun(二声),这里的乐指的是乐器,所以念做yue(四声)。

含义是,告诫人们注重礼乐不是说要注重演奏他的器物,而是要注重礼乐的精神和内涵。当时所谓礼乐,是重于物而简于敬,敲击钟鼓而不合雅颂。

“云乎”代表这一类;“玉帛”代表玉器丝绸,古代典礼所用,泛指礼器,也指诸侯朝会时的礼物;“钟鼓”代表钟和鼓,是古代礼乐器。

这一句出自《论语》中的阳货篇。

扩展资料:

《论语》阳货篇共26章,选自《论语》第十七章。

论语中的每句话都可以从不听的角度去解析,这句话还有一种解读的方法是:凡事都有个讲究,那怕是桌上摆放碗筷,也自有一个摆法,否则就让人觉得不和顺。这个摆法就相当于礼,也就是制度,这个和顺就好比乐,也是制度的一部分。

制度的呈现,当然要借助器物与形式,就如礼需要玉帛,乐需要钟鼓。但是,器物与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人的精神,而不在器物与形式本身。只是器物与形式一旦形成,它们也会获得自身的意义,并很容易引人关注而忽略隐于其中的人的精神;最终流于形式,更使形式变得无意义,甚至很有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阳货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3

意思是孔子说:“礼的意义,难道只在玉帛这些礼品吗?乐的意义,难道只在钟鼓这些乐器吗?”

乐云读作yue(四声)yun(二声),这里的乐指的是乐器,所以念做yue(四声)。

含义是,告诫人们注重礼乐不是说要注重演奏他的器物,而是要注重礼乐的精神和内涵。当时所谓礼乐,是重于物而简于敬,敲击钟鼓而不合雅颂。

这一句出自《论语》中的阳货篇。

“礼”是外在的表现,透过玉帛等礼器,将内在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只重视看得见的形式,缺乏看不见的仁心,也就是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岂不是舍本逐末?

“乐”的本质,在和。透过钟鼓等悦耳的乐器,来表达无私染、不迷妄的纯净感情,促使我们与天地自然合一。乐的真正价值,不在抒发我们的情绪,而在提升我们的精神。如果只是用来刺激人的感官,获得生理上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乐。

扩展资料

1、南师说

孔子动辄教人学礼乐,这个礼并不是普通的礼貌,所以我们强调说它就是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哲学。孔子这里说,礼,并不只是送火腿,这是情礼的一点表达而已,主要在文化的精神,乐也并不只是唱歌跳舞,是把人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这几段连起来,就归到人生出处。第一步站出来要慎重考虑,并不是说有机会就抓。既不随便站出来,则自己立身,作人总要作的,事业可以不做,官可以不做,人总要作的。所以刚才说要知道六言六蔽,要学诗,以及如何才是礼乐,都是教人晓得立身,如何站得住,知道自己如何作人,这些基本修养要做到的。

2、傅佩荣说

“礼”由三层含义演变出来:

第一个是宗教的含义;

第二个是政治的含义;

第三个是伦理上的含义。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思想里面非常关键的一些想法,就是礼乐是一个社会,文明教化非有不可。但是任何文明教化都要以人类真诚的情感做基础,否则的话受的教化越多,离开真诚的情感越远,人格就会分裂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阳货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篇。其 用反问语气说明,礼不仅指玉帛而言,乐不仅指钟鼓而言。玉帛是礼物,钟鼓是乐器,赠礼物,鸣钟鼓,不是礼乐之本。礼乐的本义在敬在和。那时的君主唯知崇尚玉帛,而不能安上治民,故孔子加重其辞的感叹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表明礼之所云不在玉帛。奏乐必假钟鼓,当时君主惟知崇尚钟鼓,而不能移风易俗,故孔子又加重其辞的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表示乐之所云不在钟鼓。  大意是说,礼以敬为重,玉帛是礼的文饰,只用来表达敬意而已。乐主于和,钟鼓只是乐器而已。当时所谓礼乐,是重于物而简于敬,敲击钟鼓而不合雅颂。 乐云乐云(yueyunyuryun)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0
杨伯峻先生译文:“礼呀礼呀,仅是指玉帛等等礼物而说的吗?乐呀乐呀,仅是指钟鼓等等乐器而说的吗?”李泽厚先生译文:“礼呀,礼呀,就是供玉献帛吗?乐呀,乐呀,就是敲钟打鼓吗?”钱穆先生译文:“尽说礼呀礼呀!难道是说的玉帛吗?尽说乐呀乐呀!难道是说的钟鼓吗?”三位先生的译文都不是直译,都于“礼”“乐”之后加感叹语气词“呀”字,然“云”字并不表示感叹。“玉帛”是古人举行典礼时使用的礼器、礼品;“钟鼓”是演奏乐曲时使用的乐器。“玉帛”“钟鼓”是外在形式,朱熹说:“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礼主敬,乐主和,“敬”与“和”是“礼”“乐”的实质精神。盖孔子时,礼乐未废,人常称引“礼”如何说,“乐”如何说,但做事已不由“礼”多矣,内心也多不“和”矣。“礼”“乐”只徒具其形式而已,故夫子乃有此叹。我以为文中“云”乃用其基本义,即“说”,犹“诗云”“人云亦云”之“云”。孔子这里复言“礼云”,意思是说人们经常引用《礼》文,做事却又常常违礼,如此,则称引何用?“玉帛云乎哉”者,意思是“说的仅仅是玉器丝帛吗”?“玉帛”是“云”的宾语;“乎哉”,两个语气词连用,加强反问语气。下文“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用法同。孔子的话可作如下直译:“礼说礼说,说的仅是玉器丝帛吗?乐说乐说,说的仅是钟鼓之音吗?”比较三位先生译文,钱先生近之,但似乎都不宜用“呀”字。用了“呀”与原文语气不合。详情参阅:www.7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