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马后炮?

如题所述

马后炮有四种不同意思,具体如下:

1、马后炮:汉语词语

比喻事后采取措施,无济于事,或者事情已经发生,才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指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

2、马后炮:中国象棋术语

在象棋中,马后炮是一种基本杀法。攻方马、炮与敌方将帅(下称敌将)共线,攻方炮与敌将之间只有攻方一马,且马与敌将仅隔一点,攻方马炮的距离可以是任意的可能情况。

此时炮正在将军,三子所在直线上敌将无论如何移动都在攻方炮的射程之内;敌将如为避炮将军垂直于三子所在直线方向上移动,则马可踏死敌将(马属于控制子)。用马后炮将军往往可使对方毙命,解法只能是直接吃掉攻方之炮,或者在炮将之间再填入一子。

3、马后炮: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的电视节目

《马后炮》是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的一档新闻评论的节目,由马志海主持,自2005年7月11日开播,广受观众欢迎,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2点27分到22点45分。

4、马后炮:1984年余允抗执导电影

《马后炮》是1984年上映的中国香港剧情片,由余允抗执导,郑则仕、 余绮霞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三个小骗子被误会是黑社会成员而发生的各种搞笑故事。

扩展资料:

《马后炮》电影剧情简介

中国黑社会总盟主突然病危,全中国黑社会帮主云集上海,争夺总盟主的宝座。但在到达上海火车站时,竟然被三个小骗子骗走所有财物。三人本是好友,一向在火车站混日子,无意中被人误会是黑社会,把他们带到大本营--七重天大酒店。

三人发现身处虎穴,准备逃走,不料发生了连串命案,酒店被封锁,三人无法逃走,只好躲藏在酒店之中,酒店中各帮主展开各种斗争,争夺盟主,而三人又因追求求盟主之女,和他人发生纠纷,被人当成有名杀手,自此成了众人追杀之对象,三人无端惹来一场弥天大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后炮:1984年余允抗执导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后炮: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的电视节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后炮:中国象棋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后炮:汉语词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10
马后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从积极的到消极的 折射出语言的变迁

现时爱下象棋的人很多,象棋中的用语也就往往变成人们日常的口头用语了。“马后炮”便是属于这种日常的口头用语之一。有几位读者来信问道:马后炮怎么会变成了口头语呢?马后炮的原意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说的马后炮与它的原意是相符的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人们口头上常说的马后炮,到底尽包括些什么意思呢?我没有进行普遍的调查,似乎也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普遍的调查,因此要想对以上问题,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还有困难。但是,大体说来,人们日常所谓马后炮,主要是指的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
当着一件事情发生以后,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而是过了许久才采取一些措施,那么,照一般人的口头语,这就叫做马后炮。如果我们对于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等等,也是在很久以后才弄清楚,那就更要被批评为马后炮了。这就可见,马后炮在一般人的口头语中,总是带着消极的涵义。这一点似乎是很明显的了。
然而,马后炮原来的意思是否果真如此,却还需要再做一番查考。从何处去查考呢?这又是一个难题。在历史上象棋出现的时间可能稍晚,起先人们只下围棋,而不下象棋。据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载:“奕,围棋也。”这就可见围棋出现的时间最早,所以凡是下棋都指的围棋。又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把围棋说成是尧舜所创造,这当然是荒唐的;但是,张华此书至少可以证明围棋在晋代以前就出现了。其他类似这样的说法还很多。周秦诸子及《山海经》上也都有关于奕棋的记载,大概围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很流行,当无疑义。
不过,围棋只有黑白之分,无法运用什么马后炮之类的战法。马后炮只能用于象棋,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而象棋的出现,据汉代刘向的《说苑》所载,也在战国时代。这是否可信还待考。至于有人说象棋也是创始于舜,那是杜撰。还是刘向说的创于战国时代较有可能性,他说:“雍门周谓孟尝君曰:足下燕居斗象棋,亦斗战之事乎?”又说:“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照这个说法,战国时代已经有了象棋。不过,当时的象棋究竟是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多数古籍的记载,象棋被公认为北周武帝所创。如明代的杨慎、胡文焕、谢肇淛等人都抱这样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戏赋》《进象经赋表》两篇作品可以作证。所谓象戏指的就是下象棋的游戏,所谓象经乃是讲解象棋的图经。
有了象棋的以后,马后炮也就出现了。
古代的象棋当然和我们现在的象棋还不一样。按明代胡文焕的《事物纪原》所载:“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与今象棋不同。”这里虽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实际上什么样子还不能确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历时太久,传述也未必可靠。倒是宋代司马光的《古局象棋图》颇有参考的价值。此图以战国七雄并峙之局,列为象戏。七国各有一主将、一偏将、一裨将、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剑、四骑。这就是说,一盘棋分七个部分,代表七国,下棋的人可以七个,也可以六个、五个、四个、三个、采取合纵连横的方法;每一国有十七个棋子,其中四骑等于四个马,但是只有一个炮。这个炮的行动规律与现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图中说明:
“一炮,直行无远近,前隔一棋乃可击物;前无所隔,及隔两棋以上,则不可击。”
这个规定显然与现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于马的行动规律,图中又说明:
“四骑,曲行四路,谓直一斜三。”
不难设想,有四个马,可以曲行四路,那末,尽管只有一个炮,而马后炮的出现机会一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一些。因此,我们无妨下一个断语,就是说:马后炮是随着古象棋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现的马后炮,是很厉害的一着,它往往可以“将死”对方,正如现在象棋中的马后炮也常常是能致对方于死地的绝招一样。这们看来,马后炮原来的涵义是积极的,根本不同于现时人们口头所说的马后炮的那种消极的涵义。
第2个回答  2006-04-12
现时爱下象棋的人很多,象棋中的用语也就往往变成人们日常的口头用语了。“马
后炮”便是属于这种日常的口头用语之一。有几位读者来信问道:马后炮怎么会变成了
口头语呢?马后炮的原意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说的马后炮与它的原意是相符的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人们口头上常说的马后炮,到底尽包括些什么
意思呢?我没有进行普遍的调查,似乎也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普遍的调
查,因此要想对以上问题,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还有困难。但是,大体说来,人们日常
所谓马后炮,主要是指的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
当着一件事情发生以后,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而是过了许久才采
取一些措施,那么,照一般人的口头语,这就叫做马后炮。如果我们对于这件事情发生
的原因、经过等等,也是在很久以后才弄清楚,那就更要被批评为马后炮了。这就可见,
马后炮在一般人的口头语中,总是带着消极的涵义。这一点似乎是很明显的了。
然而,马后炮原来的意思是否果真如此,却还需要再做一番查考。从何处去查考呢?
这又是一个难题。在历史上象棋出现的时间可能稍晚,起先人们只下围棋,而不下象棋。
据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载:“奕,围棋也。”这就可见围棋出现的时间最早,所以
凡是下棋都指的围棋。又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
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把围棋说成是尧舜所创造,这当然是荒唐的;但是,
张华此书至少可以证明围棋在晋代以前就出现了。其他类似这样的说法还很多。周秦诸
子及《山海经》上也都有关于奕棋的记载,大概围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很流行,当
无疑义。
不过,围棋只有黑白之分,无法运用什么马后炮之类的战法。马后炮只能用于象棋,
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而象棋的出现,据汉代刘向的《说苑》所载,也在战国时代。这是
否可信还待考。至于有人说象棋也是创始于舜,那是杜撰。还是刘向说的创于战国时代
较有可能性,他说:“雍门周谓孟尝君曰:足下燕居斗象棋,亦斗战之事乎?”又说: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照这个说法,战国时代已经有了象棋。不过,当时的象棋究
竟是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多数古籍的记载,象棋被公认为北周武帝所创。如明代的杨慎、胡文焕、谢肇
淛等人都抱这样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戏赋》《进象经赋表》两篇作品可以作证。
所谓象戏指的就是下象棋的游戏,所谓象经乃是讲解象棋的图经。
有了象棋的以后,马后炮也就出现了。
古代的象棋当然和我们现在的象棋还不一样。按明代胡文焕的《事物纪原》所载:
“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与今象棋不同。”这里虽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
实际上什么样子还不能确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历时太久,传述也未必可靠。倒是
宋代司马光的《古局象棋图》颇有参考的价值。此图以战国七雄并峙之局,列为象戏。
七国各有一主将、一偏将、一裨将、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剑、四骑。
这就是说,一盘棋分七个部分,代表七国,下棋的人可以七个,也可以六个、五个、四
个、三个、采取合纵连横的方法;每一国有十七个棋子,其中四骑等于四个马,但是只
有一个炮。这个炮的行动规律与现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图中说明:
“一炮,直行无远近,前隔一棋乃可击物;前无所隔,及隔两棋以上,则不可击。”
这个规定显然与现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于马的行动规律,图中又说明:
“四骑,曲行四路,谓直一斜三。”
不难设想,有四个马,可以曲行四路,那末,尽管只有一个炮,而马后炮的出现机
会一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一些。因此,我们无妨下一个断语,就是说:马后炮是
随着古象棋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现的马后炮,是很厉害的一着,它往往可以“将死”对方,正
如现在象棋中的马后炮也常常是能致对方于死地的绝招一样。这们看来,马后炮原来的
涵义是积极的,根本不同于现时人们口头所说的马后炮的那种消极的涵义。
从积极的涵义转为消极的涵义,这个变化太大了。然而,这类事情却也是常有的,
岂只马后炮而已哉?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3111682.html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呵呵, 一楼的回答的太长了, 不过这句话出自象棋是不错的。一般来说,对方给你了一个马后炮了,那你就必死无疑了, 除非你有什么棋子可垫。一般走炮前都是先把马的位置放好了,然后在马的后面放炮,做将对方老将的动作,这样一来对方的老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都受到制约。后来用来形容做事前先做一些铺垫的、简单的,然后再做重要的。这样就用来形容人先前做的事,没多大用处,后来做的事才是至关重要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04-12
马后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思是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有人出来说应该怎样怎样做。举个例子吧比如我们出去吃饭,结果去的那家饭菜贵不说还不好吃,这时有人不出来说去某某家去吃又便宜又好吃
而在象棋中呢就像二楼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