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分类

如题所述


根据社会功能,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
一、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定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3.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转为企业。
以上是事业单位的分类的全部解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2
现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公益性质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另一种是按照社会功能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其中,公益一类包括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包括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1。而按照类别划分,事业单位分为A类综合管理类、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D类中小学教师类和E类医疗卫生类。
第2个回答  2023-09-08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或其他依法设立的机构,为了公益目的从事非营利性活动,依靠政府拨款或社会捐赠进行运营。根据行业性质和活动领域的不同,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以下是常见的事业单位分类:

1. 教育事业单位:如学校、大学、研究所、教育培训机构等。

2. 科研事业单位:如科学研究院、实验室、科研中心等。

3.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如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4. 文化事业单位: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团体、文化中心等。

5.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如福利院、救助站、养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

6. 体育事业单位:如体育培训机构、运动协会、体育馆等。

7. 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如环境监测站、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

8. 儿童青少年事业单位: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福利机构等。

9. 慈善事业单位:如慈善基金会、救灾机构、扶贫机构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事业单位的分类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分类仅为一般的分类方式,具体分类可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进行。
第3个回答  2023-09-11
事业单位的分类包括十八大类:教育、科研、勘察设计、勘探、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农林牧水、交通、气象、地震、海洋、环保、测绘、信息咨询、标准计量、知识产权、进出口商检、城市公用、物资仓储、社会福利、经济监督、机关后勤等。
第4个回答  2023-09-08
现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公益性质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另一种是按照社会功能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个类别1。其中,公益一类包括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包括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2。而按照类别划分,事业单位分为A类综合管理类、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D类中小学教师类和E类医疗卫生类3。
收起